2015届高考历史复习配套作业15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VIP

2015届高考历史复习配套作业15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课时作业(十五)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赤峰市模拟题)唐朝薛逢《邻相反行》:“东家有儿年十五,只向田园独辛苦。夜开沟水绕稻田,晓叱耕牛垦靖土。”该诗歌 ( ) A.反映了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B.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C.印证了“贫者无立锥之地” D.描绘了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的的是一个刚满十五岁的少年正夜以继日的在田间扶着犁把、吆喝着耕牛、辛苦劳作的画面。因此D项正确。AC项与材料无关;B项应是《诗经》。 2.(2014·高考密码原创卷)南宋淳熙四年八月二十七日,枢密院劄子(即札子:官府用来上奏或启事的一种文书):勘会禁止私贩耕牛过界,罪赏非轻,近来依前私贩。奉圣旨,令逐路帅司、监司守臣严行禁止,重立赏钱,许人捕捉。如有一头透漏过界,其守臣以下取旨重作施行。帅司、监司亦坐失察之罪。这表明 ( ) A.古代农业讲究精耕细作 B.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C.税收过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D.耕牛对于古代农业地位重要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南宋政府对私贩耕牛的行为严加惩罚,这是由于保护耕牛作为农资而实行的,说明耕牛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故选D项。 3.(2014·哈尔滨市模拟题)“牟然而鸣,黄钟满ㄕ(黄钟,谓土也。ㄕ,音豆,项也。)抵触隆曦(阴晴),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这段材料( ) A.抨击了当时土地兼并现象 B.赞颂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说明曲辕犁的发明和推广 D.反映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答案 B 解析 AC项在材料中并未反映出来;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项错误;材料中“牟然而鸣”“日耕百亩”,即牛耕,故B项正确。 4.(2014·徐州市模拟题)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很少向乡村提供产品。造成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单向性的主要原因是 ( ) A.重农抑商政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商品经济不发达 D.商品流通受阻 答案 B 解析 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较少商品交换与商品买卖,所以城市一般很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故选B项。 5.(2014·宝鸡市模拟题)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关键词“千耦”可以看到集体耕作,从篇名可知描写的是周朝历史,即奴隶制时代。故选C项。 6.(2014·西工大附中模拟题)谚语是流传于民间、多以口语形式出现的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短句或韵语。隋唐:“天下之盛,扬为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宋元:“苏湖熟,天下足”。以上当时流行语反映的最合适主题是 ( ) 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江浙逐渐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长江三角洲城市快速发展 D.江浙人民的美好生活 答案 B 解析 “苏湖熟”反映的是苏州和湖州两地区农业生产情况,排除A项;三句流行语反映了江浙地区在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这一地区逐渐成为经济重心,故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5个城市,无法反映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人民的美好生活,排除D项。 7.(2014·灵宝中学模拟题)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 答案 A 解析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可见其动力为水流,B项桔槔,D项翻车可以排除,“升降满农夫之用”可见是为农业服务的,可以排除C项;故选A项。 8.(2014·开城中学模拟题)读《晚商文化分布示意图》,据此图可知晚商时期的青铜铸造 ( ) A.是该时期文化遗址的共同特征 B.遗址分布和政治中心分布一致 C.主要集中于黄河与长江流域 D.随着商朝灭亡而衰落 答案 B 解析 从图片可知遗址分布与古代政治中心的分布是一致的,故选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在长江流域,西周的青铜器铸造业更加繁荣,D项错误。 9.(2014·九江市模拟题)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