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冶春初识话昌平.pdf
回忆 与怀念
冶春初 识话 昌平
口 朱通华
前些 日子有友人给我寄来1984年的几页 ((扬州 和千层糕,点心的花色、数量都很合适,费先生对这
市志》,其中有如下记载: 顿早餐颇为满意。边吃边谈时,我们谈到了扬州人会
5月4日至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 ,著名社会学 吃,会过 日子,联系到了清朝盐商的生活方式和对扬
费孝通一行在扬州进行小城镇问题的调查研究。8日 州社会的影响。作为大社会学家的费孝通,此刻心情
与剪纸艺人张永寿会面,张永寿赠 “金狮怒吼”剪菊 又好,就同邻座的老人大开攀谈,原来他就是剪纸名
给费孝通,费书赠张 “银剪累代传绝艺,台春初识话 家张永寿,他夫妇二人是富春茶社的常客,每天都来
昌平”。9日上午,应市委、市政府之邀,向市级机关 这里用早餐。早上 “皮包水”,中午 水“包皮”,过着
干部作 了关于发展苏北小城镇问题的讲话,在扬州期 典型的扬州人的生活方式。费先生对什么事情都有兴
间,分别去高邮等地视察了乡镇工业和小城镇建设。 趣,同什么人都谈得来,所 以同张永寿也谈得剪不断
想不到25年前费先生与张永寿见面的这一逸事, 话头。临走时,费先生眼睛看着小秦说:明天还来这
竟被扬州当局作了记载,也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里吃早餐好不好?小秦连连说:没问题,没问题。
1984年3、4月间,我曾陪费孝通先生作了苏南 在走回饭店房间的路上,我同费先生有一个共同
调查。5月到了苏北,一方面调查研究苏北的实际情 的话题,就是如果我们能够获得一个安定的社会,有
况,一方面宣传和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志在富民” 正确的政策,引导百姓逐步富裕起来,过上平静而舒
的费孝通,此时意气风发,节奏很陕地奔走于大江南 服的 日子 ,是多么的令人向往。此时此刻,我们两个
北,希望苏北农民能如苏南农民那样,找到致富途径。 吴江人,真的很羡慕剪纸艺人张永寿的平常生活。
到了扬州,我们住在西园饭店。当时的饭店,记 果然,我记得连续三天早晨,我们都是先到河边
得是一幢四层楼的招待所,设施一般,远没现在的西 散步,然后到富春茶社用早餐,每次张永寿夫妇已经
园宾馆那样豪华。但园子很大,大树参天,花木葱茏, 先在那里。第一次见面是两张桌子各吃各的,第二次
特别是梅树和竹子很多,这是史公祠旧址所留下的。 见面就在小秦的撮合下,并在一桌吃早点了。是在什
费先生和我曾到附近的史公祠瞻仰,向史可法致敬。 么情况下,费先生要为张永寿写字,我已记不清。只
早晨走出西园饭店大门,从御码头沿河而下,我 记得一个细节,是费先生拿起毛笔,问我:写什么?
们发现富舂茶社就在这里。于是我对费先生说:何必 我急中生智,想起张永寿是剪纸世家,就边想边说:
在饭店吃早餐,就在富春茶社吃扬州包子多好啊!费 银“剪……银剪”,终于挤出第一句:“银剪累代传绝
先生欣然同意。于是我们一行就走进茶社,坐了下来。 艺”,费先生听了,下笔如飞,还没等我挤出第二句,
很干净的一间小厅,明窗净几,窗外就是那条有名的 费先生已经写出下一句 冶“春初识话 昌平”。他有此一
直通瘦西湖的小河,花树倒影,摇曳生姿。坐下来先 句,完全是心情的表现,他真的渴望昌盛的社会和平
喝茶,抬眼看去,已有一男一女两位老人靠窗而坐,在 民的生活。那年,费先生已是74岁高龄,仍是思路明
等富舂包子上桌 我们向这一对老人点头致意,那位 快,能走能听,听汇报时 自己做笔记,结束苏北调查
老先生站起来打了招呼。他穿了一身深色的列宁装, 后,很快就写出了两万余字的 小城镇苏北调查》。
黑黑的皮肤,戴了一副眼镜,颇有礼貌。 扬州市志的记录上说,张永寿老人向费先生赠送
那一次调研,扬州市已给费先生配了一员随身警 了剪纸,我想,当时也会有送我的一份,可是现已毫
卫,姓秦,扬州本地人,一米八。的个子,眉清 目秀, 无记忆,当然也没有张永寿的剪纸可寻。否则,必是
对地头、人头都挺熟悉,包括富春茶社的地形、唐睛 我的一件可贵的收藏品。
似乎都了然于胸。于是我就一切都不操心了,放手让 现在费、张二位老人都已走了,此情此念,尚
小秦去张罗。我记得小秦为我们点了三丁包、素菜包 在脑海。
2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