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藻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的动态变化对长期UV-B辐射.docxVIP

海洋微藻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的动态变化对长期UV-B辐射.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洋微藻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的动态变化对长期UV-B辐射增强的响应的实验报告本研究选取1种常见海洋饵料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以及2种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 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作为实验对象,在长期不同剂量的UV-B辐射下,研究了单培养条件下微藻种群动态和流式细胞指标的响应,以及共培养条件下微藻种间竞争的变化,探讨了长期UV-B辐射对海洋微藻影响的作用机制。1.材料与方法1.1海洋微藻的来源及培养条件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 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均取自中国海洋大学微藻室。米氏凯伦藻(K. mikimotoi):在分类学上属于裸甲藻目(Gymnodiniales),凯伦藻属(Karenia)。本种为世界广布种,常见于温带和热带浅海水域,成为我国赤潮发生的主要优势种。赤潮异弯藻(H. akashiwo):在分类上属针胞藻纲(Rhaphidophyceae)针胞藻目(Rhaphidomondales),科异湾藻属(Heterosigma Hada,Y.Hara et Chihara)。本种是一种广泛分布与世界近岸海域的常见的鞭毛藻类,,多次形成有害赤潮,造成养殖鱼类大量死亡。在我国,该藻曾在大连湾形成多次赤潮。球等鞭金藻(I. galbana):在分类学上属金藻门(Chrysophyta),普林藻纲(Prymnesiophycease)等鞭金藻目(Isochrysidales)等鞭金藻科(Isochrysidaceae)等鞭金藻属(Isochrysis)。由于其营养丰富,运动速度适中,又无纤维素的细胞壁,易被贝类幼虫扑捉吞食和消化吸收,因而是双壳类等水产动物幼虫的优良饵料[25,26,27]。实验所用培养液采用f/2营养盐配方,具体配方见表1。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3种微藻藻液接种在含有250 mL f/2培养液的300 mL锥形瓶中,于GXZ-3008智能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温度22±1 ℃,光照强度80 μmol /(m2?s),光暗周期12L:12D。实验用海水取自鲁迅公园附近海滨,沉淀后经脱脂棉过滤,M-50抽滤器抽滤(滤膜直径5 cm,孔径0.45 μm),煮沸灭菌。用于微藻培养的300 mL 锥形瓶等实验器皿预先用1 mol/L 的盐酸浸泡24 h, 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145A)倒置烘干,然后用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锅(LDZX-40Ⅱ) 1.05 kg/cm2,121.3 ℃灭菌20分钟。表1 f/2 营养盐配方Table 1 f/2 nutrient medium类别名称用量大量元素NaNO3NaH2PO4蒸馏水75g4.4g1000mL微量元素ZnSO4?4H2OCuSO4?5H2OMnCl2?4H2OFeC6H5O7?5H2ONaMoO4?2H2ONa2EDTACoCl2?6H2ONaSiO3纯水23mg10mg178mg3.9mg7.3mg4.35mg12mg30mg1000mL维生素VB12VH(生物素)VB1纯水0.5mg0.5mg100mg1000mL1.2 UV-B辐射体系采用8根北京曙光电源厂生产的紫外B灯作为光源, 灯外用乙酸纤维素薄膜(厚度为0112 mm,上海生化试剂公司生产) 包被, 以除去小于280 nm的短波辐射。整个辐射体系在正式试验前需连续照射72 h, 以减小薄膜滤过作用的不稳定性。试验用薄膜每隔7 d 更换1 次, 防止薄膜的老化。采用北京师范大学生产的UV-B 型紫外辐射强度仪测定辐射强度。为防止紫外辐射处理过程中微藻的自遮蔽作用(self-shading effect),将微藻置于直径90 mm、高180 mm的培养皿中进行照射。1.3实验设计1.3.1微藻起始密度设计(1)单培养条件下球等鞭金藻、赤潮异弯藻和米氏凯伦藻的起始密度分别为4×104 cells·mL-1、16×104 cells·mL-1和4×104 cells·mL-1。每日3次通过移液器定时吹吸保证微藻处于悬浮培养状态。每日自培养皿取样500 μL,利用Lugol’s碘液进行固定,与显微镜下通过血球计数板计数。每隔2-3 d取样1 mL,进行流式细胞指标测定。实验设置5个平行样。(2)共培养条件下根据培养液中藻细胞密度和单个藻细胞生物体积的大小来设定微藻的初始接种生物量。根据实际测量,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米氏凯伦藻体积约为2064.19 μm3,赤潮异弯藻细胞体积约为522.00 μm3,球等鞭金藻细胞体积约为54.33 μm3。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两种赤潮微藻分别与球等鞭金藻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