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高考作文阅读材料(新闻评论).doc
2014届高考作文阅读材料(时事评论)
精英的戾气让社会情绪火上浇油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31日 02 版)
副省长言行无小事,如果在网上骂了人,就更摊上大事了。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近来一定对此有切肤之痛,28日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转发一起美国枪击案新闻时引发网络“口水战”,陈鸣明称不爱国的人是“败类、人渣”,“让他们赶快去美国”。此言论引发网友“拍砖”,舆论压力下陈鸣明发出长微博道歉并解释,称“个别言语欠妥,有话好好说,从我做起”,受访时称“压力山大,个别言词欠妥,以后会注意用词”。
错了知道道歉,终归是好事。这位副省长应该意识到,作为官员这种公共表达中赤裸裸的戾气,只会让本就易燃易爆的社会情绪火上浇油。
身处网络和现实,真感觉社会和人心在某些方面的燃点和爆点越来越低了,一两句口角,就能在恶语相向中动刀杀人,小事的冲突,就能让人恶毒地举起无辜的两岁孩子将她摔死。互联网上这种戾气就更重了,既是现实人性的反映,更是社会情绪的放大。你跟他讲法律,他耍流氓;你跟他讲政治,他耍流氓;你跟他讲民意,他耍流氓;你耍流氓了,他更流氓。每天微博上持续的就是各种讨伐,找一个靶子然后群起攻之,弄残一个算一个,口水淹死后再寻找下一个靶子。以前,一个严重事件才能在聚焦和围观中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现在,一两句话就能在挑起群体对立中引起一场网络暴力。
人成为易燃易爆品,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也与社会情绪不仅得不到纾解、反而不断受到精英话语刺激有关,精英的戾气与大众的戾气形成一种互为借口的恶性循环。典型如前段时间就李某某强奸案,清华易延友副教授所言“强奸陪酒女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性要小”,就引发了网络群殴,撕裂了社会阶层情感。同样,上面这位副省长微博上公开骂批评者“败类,人渣”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网络上有人力挺陈鸣明,称他骂得对,那些“西奴”、“汉奸”就是败类、人渣;有人批评他话语粗暴、逻辑混乱,贬低批评者,是典型的“五毛”逻辑——其实,这样的对立与对抗,在互联网上每天都发生着,相互乐此不疲地撕咬着。如果是普通网友这么说,不会引起这么大动静,但是一位副省长,他的这种粗暴逻辑和话语一方面激起了反对者强烈的反感,另一方面刺激了那些整天把“汉奸”挂嘴上的愤青的亢奋。精英的戾气对社会情绪像是在火星上浇了两桶油,互联网上对抗的怒火,一下子被“败类、人渣”这句挑逗挑衅性的话点燃了。
为什么让精英必须保持克制和理性,必须谨言慎行?这并不是对精英的苛求,认为精英就必须比平常人道德素养高,而是精英掌握着更大的话语权,说出的话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精英必须为这种影响承担责任。精英负有引导良善的社会责任,如果一句话会加剧社会冲突、引起阶层撕裂,这话当然不能说。
有人说,不要苛求陈鸣明,认为“一个副省长上微博,能与网友交流,在当下官员中已经非常不错”,这显然是在捣糨糊。公众并没有求着官员上微博,对其上网不必宠着、捧着、仰望着、感激涕零。官员上网不是宠幸网络,不应有特权,也不该带着优越感。上网是官员提高执政能力、了解民意的一种内生需求。官员好好说话,肯定不会挨砖,说假、大、空、套、废、瞎、脏话,自然要挨骂。
网民不能谩骂,副省长更不能,一方面会损害政府形象,因为上网的官员,无法在形象上与身后的政府切割开来。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情绪的刺激,社会情绪本就需要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而“败类、人渣”绝对是浇向情绪火盆的汽油。关注的人那么多,转发量那么大,影响力那么大,挨骂的不仅仅是个人与政府,在掀起一场网络骂战后,稀薄的社会共识进一步被双方亢奋的讨伐激情所燃尽了。
充满戾气的大众,加上浑身戾气的精英,对社会是一场灾难。所以,精英必须克制自身的公开表达,应该用自己的理性去引导公众理性地思考,向社会输入冷静的能量而不是戾气,这是微博大V们的一种社会责任。[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
“正在调查”:神一样的万能回复
邓海建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31日 02 版)
“正在调查”越来越成为一些部门回应舆论监督的“万能回复”。日前,记者追踪此前备受关注的河南宋基会巨资建设“宋庆龄雕像”、“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爆炸垮塌”责任认定等焦点事件,发现几乎都处于“正在调查”期间,甚至时隔数月也没有结论。(《新京报》7月30日)
失职渎职的吊诡、寻租暗箱的悬疑,丝丝扣扣,如果就这么被时间轻悄悄翻过去,不啻于对真相与正义的一种背叛。因此,实名举报再热烈、李某某案再一波多折、极端事件再吸引眼球,我们还是要追问那些曾同样被网友“围观”的公共事件。
一方面,我们深信舆论监督的力量。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较去年底增加2656万人。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按理说,“微传播”来了,“随手拍”惯了,公共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