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土壤退化及其防治的研究综述.docVIP

森林土壤退化及其防治的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森林土壤退化及其防治研究综述 张 桥,蔡婵凤 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广东 广州 510500 摘 要:介绍了土壤退化的概念;从树种生物学特性、人工林植物群落结构和栽培措施方面探讨了森林土壤退化的机理;提出了防治森林土壤退化的对策。文章最后指出,应从多学科的角度深入系统地研究地力衰退的机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手段构建包括计算机模拟模型、林地指南、关键决策系统、专家系统等在内的不同的预测和决策工具,同时加强天然林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森林土壤;退化;防治 中图分类号:S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4-0677-04 森林土壤学是林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林地(包括有林地和宜林地)土壤形成、发育、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与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在森林植被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要的养分与水分的疏松表层___联合国土地荒漠化(desertification)会议于1977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1996年国际土壤联合会在土耳其举行以土壤退化为主题的第一届国际土地退化会议,成立了土壤退化研究工作组。1997年众多学者在加拿大多伦多国际水土保持学会会议上探讨了侵蚀引起的土壤退化问题。1999年国际土壤联合会在泰国举行第二届国际土地退化会议,并于2001年在巴西召开第三届会议。在森林土壤研究方面,加拿大政府和安大略省政府资助5000万加元设立了“加拿大北方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生产力研究”项目,旨在通过长期生产力维护的研究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技术和方法。Worrell和Hampson [1]以欧洲地区的研究为主,回顾了森林经营措施对森林土壤的可持续经营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并列举了该领域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国退化森林土壤生态系统面积大,系统结构和功能差,生产力和蓄积量低,急需恢复和重建[2]。20世纪60年代中国林学家注意到杉木人工林存在地力衰退现象,在80年代组织了较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研究,并于90年代出版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专集。此后研究扩大到落叶松、桉树和柳杉等树种。1995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设立了“杉木和桉树人工林长期生产力机制的研究”重点研究项目,旨在研究这两个树种的长期立地生产力变化规律和防治衰退的措施。近10多年来南京土壤研究所对我国南方地区土壤退化的研究较为深入,初步阐明了红壤退化的机制,绘制了南方土壤退化图并提出一些防治红壤退化的模式[3]。研究森林土壤退化及其防治对于合理利用、改良森林土壤制定适宜的栽培、经营措施,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及林木生长量1 土壤退化的概念 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林地养分耗竭、退化或农林耕地被占用,包括土壤侵蚀、土壤性质恶化和非农林占地三个方面[4]。土壤退化可分为土壤物理性退化、土壤构造性退化、土壤营养性退化和土壤化学性退化[5]。也有学者认为土壤退化即为土壤生态系统退化,包括土被退化、植被退化和土壤生物退化[6]。联合国粮农组织则将土壤退化分为侵蚀、盐碱、农药等十类,尤为强调工业化对土壤退化影响。关于土壤退化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使用了一些不同术语,如地力衰退(Land Degradation)、第二代效应(The Second Rotation Effect)、生产力下降(Productivity Decline)、立地退化(Site Deterioration)、地力衰退 (Site Decline)、立地生产力衰退(Site Productivity Decline)、森林土壤肥力衰退(Forest Soil Productivity Decline)、长期立地生产力(Long Term Site Productivity)等,这些术语互为包容,各有侧重[7]。 2 森林土壤退化机理 森林土壤退化是一个非常综合和复杂的、具有时间上的动态性和空间上的各异性以及高度非线性特征的过程。天然林与人工林都存在地力下降问题。我们平常所说的天然林很少出现地力衰退现象,主要是由于天然林生产周期较长且多为多树种混交,生长过程中自身凋落物归还林地以及母岩层营养物质的分解分化作用使得天然林具有较强的自肥能力,掩盖了地力下降的实质。但在通常集约经营的工业人工林中,由于林木对生长养分的吸收与森林采伐引起的水土流失等原因,林地土壤肥力退化和生产量下降已成不争之实。因此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受到林业界的深切关注,如何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林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学者认为,人工林地力衰退实质上就是在人工培育过程中,人类生产活动影响或改变了成土过程的方向和土壤熟化过程,从而破坏了土壤的生态性质,导致林木对土壤生态的需求与发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