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环形网络故障检测及恢复技术性能分析.docVIP

分布式环形网络故障检测及恢复技术性能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布式环形网络故障检测及恢复技术性能分析 阮伟,张帅勇,刘国安 (浙江中控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7) 摘 要:在分析DRP分布式环形网络冗余协议故障诊断和恢复机理的基础上,建立DRP故障恢复时间模型,将故障恢复的时间分为故障定位等待时间、故障报警时间和故障处理时间,分别针对交换设备管理模块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以及DRP方法对不同故障的探测方式,分析影响不同故障恢复时间的各种因素,并根据算法得出制约故障恢复时间提高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验验证各种不同故障在EPA现场网络中故障恢复时间。 关键词:环形拓扑;故障恢复;分布式 中图法分类号: TP273 文献标识码: A Fault Detection and Recovery Technology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istributed Ring Network Ruan Wei, Zhang Shuaiyong, Zhang Han (ZHEJIANG SUPCON RESEARCH CO.,LTD., Hangzhou 310027, China) Abstract:Analysis the fault detection and recovery mechanism of Distributed Redundancy Protocol, A model of DRP fault detection and recovery is established. The fault recovery time is divided into waiting time before fault location, fault warning time, and state transition time. According to characters of the manage module fault in switch and communication link fault,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fault detection, all factors influenced the fault recovery time a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fault, the major factor restricted the improving in fault recovery time is discovered. The fault recovery time of different fault are tested in field test. Keyword: Ring topology; fault recovery; distributed 引言 [1] 。这些技术很好的满足的工业现场对基于以太网的通信系统提出的高实时性要求。EPA、Ethernet/IP等应用于工厂自动化领域的工业以太网技术实现了微秒级的时钟同步以及毫秒级的通信周期。 在此基础上,针对工业现场环境恶劣、控制系统无故障运行时间长的特点,工业控制系统对工业以太网技术提出了高可用性的要求。近年来,针对星形、总线形等不同类型的工业以太网技术,分别提出了并行化冗余,网状冗余,环形冗余等方式[2] ,来满足工业控制系统的高可用性、高可靠性要求。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专门成立IEC/SC 65C/WG15工作组,制定相关的工业以太网高可用性网络国际标准IEC62439[3] 。该标准第一版已经于2008年12月正式发布,其中包括了来自德国的MRP,美国的CRP和BRP,瑞士的PRP技术。该标准第二版即将于2009年12月正式发布,其中扩充了来自中国的DRP,加拿大的RSTP等技术。其中MRP与DRP均基于目前在工业控制网络中采用最多的环形网络冗余技术[4] 。 文献[5] 主要研究了PRP(Parallel Redundancy Protocol)技术,PRP技术采用并行化冗余技术。系统中所有的设备均采用专用的双网口设备,所有网络组件互为冗余,从而实现网络故障的零回复时间。该技术实现成本高,而且需要所有的网络终端设备均需采用专用设备。 文献[6] 主要研究了MRP(Media Redundancy Protocol)技术,MRP技术基于主从式的环形网络冗余恢复技术的原理,网络中所有交换设备检测故障,并将故障通知网络中唯一存在的主设备,由主设备发起网络故障的恢复。由于采用主设备集中管理网络的方式,该技术将系统故障风险高度集中于网络主设备。一旦网络主设备出现故障,系统可能由于误动作导致故障。 文献[7] 主要分析了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