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审美思想与中国法学文化85.ppt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易学审美思想与中国法学文化 09300270012 王旭 我眼中的《周易》 《易》是从大量筮辞中抽选出来并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模式编辑整理而成的一部书。春秋以后,人们用它占筮,使《易》成了占筮之书。尔后儒家作《十翼》(即《易传》),《易》成了正宗儒学的经典之一,故称《易经》。 《周易》作为我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典籍之一,流传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虽然人们对它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我们却能时刻感受到它的影响,不仅中国文化深层次的思维模式、伦理观念、审美意识、价值系统、哲学思想,都可以从《周易》里找到自己的根。而且许多民间文化、风俗习惯、日常言行、生活准则等等,也可以从它那儿寻到自己的源。 《周易》文本中的法学内容 民事法律方面 (一)“不富以其邻” “不富以其邻”(《谦》),即不能通过侵害邻人的手段来致富。 “富以其邻”(《小畜》)往往招致家族间的争斗筮辞几次谈到“丧牛于易”(《旅》)、“丧羊于易”(《大壮》),指殷代先王亥到有易部落被土著居民杀死,牛、羊被抢,后来王亥的后代打败有易,夺回牛羊。筮辞引用这个典故阐明复仇的原则,警告人们不要侵犯他人。 (二)“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泰》)是买卖交易的重要原则。全句意思是:买卖双方如未达成协议,卖方则无义务送货;卖方不送货,买方也无义务交出价金。 (三)“迷逋复归” 迷,指牛、马、羊跑失,或遗失其他财物;逋,指臣、妾、童、仆等奴隶逃亡;复归,指归还原主。按当时的法律和惯例,凡得到上述财物或奴隶的,应呈报专门机关,归还原主,并可以从原主那里得到偿金,否则将引起诉讼。 刑事法律方面 (一)罪名 (1)抢劫罪。《睽》:“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拦路抢劫商人的车和牛的,处黥劓之刑。 (3)欺诈罪。如《归妹》:“归妹以娣,跛能覆”。女家以欺骗的方法,用身份低的女子顶替身份高的女子嫁到王侯家, 对女方家长要处以刖刑。 (二)刑罚 (1)拘系。《蒙》:“利用刑人,用说(脱)桎梏”。 (2)饥饿。《困》:“困于酒食,朱绂方来”,朱绂:红色绳索。指用绳索捆绑犯人,断绝饮食。 (3)监禁。《困》:“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年不觌”。株木:刑 具;幽谷:牢狱;不觌:不见天日。 (4)笞刑。《噬嗑》:“噬肤”。 (5)黥刑。《睽》:“其人天且劓”。天是黥刑(即刺面)。 (6)劓刑。《噬嗑》:“噬肤灭鼻”。 (8)刺瞎一目。《履》、《归妹》:“眇能视”,眇:瞎了一只眼,仍能看见东西。 (9)刖刑。《困》:“劓刖” 证据制度 在民事、刑事诉讼中,证据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随》:“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孚:信,证据;道:审理。依据证据来审理案件,才能辨别曲直。 赋税徭役 《大有》:“大车以载”,“王用享于天子”;《观》:“利用宾于王”。享:祭祀;宾:朝拜。说明各地贵族有义务按时向国王奉献贡献。《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尚:偿;不能为王侯服徭役、兵役的,要出钱物抵免。 婚姻制度和家庭关系 《贲》:“舍车而徒”,“束帛戋戋”,“白马翰如,匪寇婚媾”。徒:走路;戋戋:丰盛状;翰:皮毛美丽之状。聘婚的人徒步而来,车上载着一捆捆丝织品,那匹皮毛光亮的白马也是礼物。这是聘婚制度的体现 《归妹》:“归妹以娣”,“归妹以须,反归以娣”,“归妹愆期,迟归有时”。归妹:嫁女;娣:姐妹中年幼为娣;须:,姐姐。姐妹常常一同嫁到男家,以为妻妾。这体现了婚姻制度向多妻制过渡。 《周易》思想对法学文化的影响 变化的思想 《周易》强调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演进的,没有一刻的停留。运动变化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阴阳在不断的变化中得以调和。这种变化的思想在法学文化中的体现也是相当明显。在经历朝代更迭或者其他重大的情况转变后,法律制度就必须因时而变,有所革新。这样法律制度才能和新的实际相适应。也就是说,法律制度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一旦法制僵化不思进取,法制就会慢慢和现实脱节,其权威也就慢慢削弱。如果统治者不加关注,统治就会根基不稳,整个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 天人合一的思想 《易经》有许多论及人与“天”的关系的卜辞。《系辞下》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乾》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后世法学文化影响深远。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敬天保民、以德配天成为后世统治者必须坚持和恪守的准则,在法制方面亦有所体现。同时由此衍生的明德慎罚思想在法学文化中更是有直接的展现,例如几乎所有的统治者为了展示其仁德宽容都会进行大赦。 阴阳调和的思想 《易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湘雅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2014230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