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8,24(5):442~450
ION E》(CHANGEANDADSoRPnON
文章编号:1001.5493(2008)05-0442.09
接枝改性羧甲基纤维素对铜离子的吸附研究
林松柏 ,2 欧阳娜 柯爱茹 2 娄 强2
1黎明职业大学,泉州 362000
2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Y.-程学院,泉州 362021
摘要:将离子型单体丙烯酸 (AA)及非离子型单体丙烯酰胺 (AM)接枝在羧 甲基纤维素
(CMC)上,通过协同作用提高材料的吸水性及吸水速率,并研究了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通过傅里叶红外 (FTIR)对材料分析表明,AA及 AM 成功接枝在 CMC上;对吸附物进行 了
表面分析,扫描电镜图 (SEM)显示吸附物表面有大量颗粒状物质,x射线能谱 (XPS)证实
材料表面吸附了铜离子;在浓度为10mmol/L的铜离子溶液中,CMC.g.P(AA.CO—AM )材料的吸
附容量为20.30mmol/g。
关键词:接枝;羧甲基纤维素;铜离子;吸附
中图分类号:0647.3 文献标识码:A
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在排放于环境的过程中,通过土壤、水 、空气等在食物链中累积起
来,从而对人类健康和野生动植物构成严重的威胁 。人们对重金属污染的认识 日益深刻,
如何治理重金属污染已经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Il】。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利用沉淀或离
子交换法去除废弃物中的重金属,这些方法有一定限制,不能满足 目前的需求。利用高吸
水性材料吸附是一种新的、成本低的处理方法4【l5】。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已被用于吸附重金属,
但其吸附量还不够高。在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表面接枝有优异吸附性能的功能基,可以提高
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容量。与传统的离子交换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
的对重金属的吸附容量6【胡】。本文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及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材
料,并对其吸附铜离子的性能进行研究。
l实验部分
1.1 CMC.g-P(AA.co-AM)的制备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置于 250mL三颈瓶中,在 65~C左右活化
10min一15min,加入一定量AM、AA、引发剂过硫酸钾及交联剂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 收稿 日期:2007年9月23日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E0510024):泉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2007G11)
作者简介:林松柏(1957一),男,福建省人.教授,博士. sblin@lmu.cn。sblin@hqu.cdu.cn
第 24卷第5期 离 子 交 换 与 吸 附 ·443·
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产品用乙醇浸泡洗涤。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60~C下进行真空
干燥。
1.2 接枝率的测定
准确称量接枝前CMC的质量及接枝后产品的总质量,根据下式计算总接枝率:
总接枝率=(接枝后产品的总质量一接枝前CMC质量)/接枝前CMC质量
1.3 树脂对铜离子吸附的测定
(1)采用碘量法测定CMCg.P(AA.CO—AM)对Cu 的吸附能力。先用K2Cr207对硫代硫
酸钠溶液浓度进行标定。再将吸附过滤后的CuSO4溶液取出25mL于锥形瓶中,加入缓冲
液及约 lg的固体 II,摇匀,立即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 20%KSCN溶
液 3mL,再滴定至黄色几乎消失,加入 0.5%淀粉溶液 3mL,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刚刚消
失即为终点。记下此时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 (L),剩余的Cu2+物质的量即为滴定用的标
准溶液物质的量。
(2)表征参数 :
a.吸附容量A(mmol/g)
将一定量的材料与一定量已知浓度的溶液混合,搅拌均匀,经过一定时间,使之达到
吸附平衡,按下式计算 :
A=Wc0一C1)/W
b.脱除率Q(%)
用滴定法测定吸附前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脱除率按下式计算:
Q=( 一C1)/
其中, 为溶液体积 (L);Co为吸附前溶质的起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