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重点.pdfVIP

西南科技大学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重点.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核科学开端事件: 1896 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观察到原子 核现象。他发现用黑纸包得很好的铀盐仍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实验结果说明铀 盐可以放射出能透过黑纸的射线。通常人们把这一重大发现看成是核科学的开 端。 原子核半径的几种实验测量方法及原理: 方法: 某种介质的散射: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 描述原子核的大小:电荷半径、核力半径 测量结果: 。 最近的结果 测量方法:质子、α 粒子、等原子散射;高能电子散射 2 、关于原子核的矩(自旋、磁矩、电四极矩)的理解。 自旋 (原子核的角动量)的构成: 核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的矢量和。 32S 核的自旋是_整数_ (整数或半整数),它是_波色子_ (波色子或费米 子)。 (奇A 核自旋是半整数是费米子,偶A 核相反是波色子) 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是由于电子自旋而产生的,超精细的结构是由于核自旋 而产生的。 核的磁矩比原子中的电子磁矩要小得多,因此超精细谱线的间距比精细谱线 间距小得多。 磁矩 (磁偶极矩)表征均匀磁场下受扭转力的属性,描述载流线 圈或微观粒子磁性的物理量。环形电流 i 产生的磁矩: 1  Sin0 c S 为环形电流包围面积, c 为光速,磁矩与电流满足右手螺旋关系 电四极矩表现在:原子核近似为球形,但并不严格为球形。 大多数核的形状是偏离球形不多的轴对称椭球。 原子核带有电荷+Ze,核内不同的电荷分布会产生不同的电势。 √大多数原子核的形状是偏离球形不大的轴对称椭球,这一点由原子核具有 电四极矩得到证明。 所有原子核电偶极矩 D=0 虽然中子不带电,但是它并非点粒子,有本征磁矩(反常磁矩),这也会对 原子核的磁矩做出贡献 3、关于影响原子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关于β 稳定曲线特征及潜 在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核力的主要性质 :核力是短程强作用力、核力与电荷无关、核力具有饱和性、 核力在极短程内有排斥芯 原子核稳定性的因素:原子核的稳定性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 比例存在密切关系。A 较小时,N/Z~1(稳定);A 较大时,N/Z1 特征:稳定核素几乎全落在一条光滑曲线上紧靠曲线的两侧,对于轻核,稳定曲 线与直线N=Z 相重合;当N、Z 增大到一定数值后,稳定曲线逐渐向NZ 方向偏离。在 Z 小于20 时,核素的N 与Z 之比约为1;Z 为中等数值时约为1.4;Z 等于90 左右时约为1.6. 相对于稳定曲线而言,中子数过多或偏少的核素都是不稳定的。 潜在规律:中子数偏多或偏少的核素都是不稳定的,位于稳定曲线上方的 核素为丰中子核素,易发生β — 衰变,位于稳定曲线下方的核素为缺中子核素,易发生β + 衰变高Z 区β 稳定曲线上翘,即中子偏多 4 、放射系暂时平衡、长期平衡时的特点规律。天然放射系衰变方式 及衰变特点。人工制备放射源活度变化规律及应用。 暂时平衡: 形成条件:T T ,  ,但是T 也不是很大,在观察时间内可以看 1 2 1 2 1 出母体放射性的变化。 表现: 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子体的原子核数目将与母体的核数目建 立起固定的比例关系,子体按照母体的半衰期衰减。(制约) 放射系达到暂时平衡时,整个体系是以母核的半衰期衰变的. 长期平衡: 形成条件: T 1≫T2 , ≪ ,并且在观察时间内看不出母体放射性的变化。 表现: 在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子体的原子核数目和放射性活度达到饱和, 并且子体和母体的放射性活度相等。 天然放射系衰变方式及衰变特点 放射性衰变服从指数衰减 基本规律。 衰变过程大多是 衰变,少数是 衰变,一般都伴随有,质量数的 变化 A=4 ;整个放射系经过十次以上的连续衰变,最后成为稳定的 + 铅。没有β 放射性或轨道电子俘获; 特点:母体半衰期很长,与地球年龄(~109 年)相当或更长;相对来说, 放射系中其它核素半衰期短得多;天然放射系处于长期平衡状态 5、β 衰变三种方式过程及伴随现象,各自衰变条件。 三种方式: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