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夫”家信木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夫”家信木牍黑夫、惊家信木牍出土于1975年的湖北云梦。与它几乎同时出土的共有12座墓坑,其中,11号墓坑的发现最为惊人。墓坑除了一架男性的尸骨外,还发现了1155片竹简。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之前,竹片和木牍是书写文字的主要材料。11号墓坑出土的竹简书写了大量秦国的法律文书,是历史学家研究秦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史料。这次考古发现震动了考古界,被历史学家、文物专家誉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湖北云梦睡虎地的考古发现令人津津乐道,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这个11号墓坑,而对4号墓坑却言之甚少。确实,相对于11号墓坑,4号墓坑显得狭小和寒酸。墓坑除了一个叫“中”的主人的尸骨和两片看上去不太起眼的木牍外,没有更多有学术价值的东西。经专家考证,这两片木牍其实是两封家书,是叫“黑夫”和“惊”的兄弟俩写给长兄“中”的信。查阅了一些资料,资料显示:“黑夫”的信保存完好,正面墨书秦隶5行249字;背面墨书秦隶6行,可辨识110字。“惊”的信下部残缺,正面墨书秦隶5行,87字,背面墨书秦隶5行,87字。??????? 此时,“黑夫”家信木牍正安静地躺在橱窗里,正面的文字依稀可辨:二月辛已,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遣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贵,可以为禅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操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知也,愿母遣黑夫用勿少……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大体为:母亲好吗?黑夫和惊都很好。前段日子黑夫和惊因为打仗分开了,现在又重新相聚在一起。黑夫写这封信是想请母亲送钱和夏天的衣服来。母亲如果觉得安陆(湖北地名)的丝布便宜,就做一些禅裙襦,跟钱一起送来。如果觉得安陆的丝布贵,就只送钱来,黑夫在这边自己买布做夏衣。黑夫现在驻扎在淮阳,这里发生了叛乱,(反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攻打下来,所以希望母亲能多送写衣服和钱来……经研究,“黑夫”和“惊”是战国晚期秦国两个普通的士兵,参加的是秦国统一战争(灭楚)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地点淮阳在今天的河南省。“黑夫”的信写于公元前233年二月,“惊”的信写于公元前233年三、四月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淮阳距离湖北安陆大约三、四百公里。这两封家信几经辗转,终于从战火战火纷飞的前线抵达了他们安陆的老家。来源:(/s/blog_49a144ef0100gd3r.html) - 历史的温度_小平的博客_新浪博客黑夫、惊家信木牍传递的重要信息,为历史学家、文字学家、地名学家、教育学家研究秦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历史学家认为,根据黑夫和惊向家里索要衣服和钱的情况看来,秦国军队没有军饷,甚至连日常花销和更换衣服都要由家里负担。而这也许正是秦国何以能组成百万大军,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并由此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重要原因。文字学家从这两片木牍中看到了秦国文字的演变,地名学家据此对古代“安陆”到底位于何处提出了新的观点,而教育学家则推测在统一前的秦国,甚至可能已经有了由国家推动的识字教育……只是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普通国人,无法象专家学者那样对这些史料进行深入研究,但这并不妨碍去亲近历史,热爱历史,并且穿越2000多年的岁月风尘与我们的祖先进行对话和交流。一直认为,无论文明如何发展,世事如何变化,人性总是相通的。其实,这两封古代家书真正打动我的并不仅仅是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而是其中蕴涵着的真挚的感情。“惊”写给哥哥“中”的信,《书写的历史》里没有展出,但在纪录片《复活的兵团》中看到了。“惊”在信中除了让母亲尽快送钱来之外,还问候了母亲、哥哥、姐姐及其邻居,在信的末尾,“惊”甚至写到:“我很想念我新婚的妻子……”“黑夫”和“惊”的家书作为长兄“中”的陪葬品被埋入了地下。在中国古代,陪葬品往往是逝者最珍爱的东西。哥哥“中”为什么要陪葬这两封家书呢?有专家推测,很可能是当时“黑夫”和“惊”已经战死沙场,哥哥带上这两封信踏上黄泉路,表示对弟弟的怀念,寓意着兄弟三人生死在一起,永远不分开。其实,还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黑夫”和“惊”也许并没有战死,只是在哥哥“中”下葬的时候,兄弟俩仍驰骋疆场,无法送哥哥最后一程。因此,家人将“黑夫”和“惊”的信作为陪葬品同“中”一同下葬。他们大概相信,有这两封散发着兄弟体温的家书的陪伴,哥哥“中”的灵魂或许不会感到孤寂和寒冷。历史教科书是比较枯燥的,它的概念性的表述过滤掉了许多曲折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无形中拉大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其实,每一段历史的背后,都有无数个生命的跌宕起伏,无数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当我们拉开历史的帷幕,看到的应该不仅仅是历史抽象的过程,也应该体味到鲜活的生命和温暖的人性。这样的历史,才是有质感的历史,也才是有温度的历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uckyh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