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压下挠度的增大,断面上出现屈服的塑
区面积逐渐增大,即弹性核高度减小。残余应力也随着压下挠
的增大而增大。另外,在腹板和翼缘的交界处,会出现较大的
力,甚至是整个型钢中的最大应力所在。
3综合分析
图7给出压下挠度随压下力变化的理论解与仿真解的比较
线[4],可以看出,精确理论解和数值解符合良好。
图7压下力随压下挠度变化曲线
Fig.7 Force-bending deflection graph
总之,当中间矫直辊的压下量太小时,其应力不超过材料的
屈服极限,型钢只发生弹性变形,也就是没有矫直效果。当压下
挠度等于弹性极限挠度时,型钢翼缘最外层开始出现塑性变形。
随着压下挠度增大,塑性变形区增大,截面上弹性核高度减小。
当压下挠度等于塑性极限挠度时,腹板也出现了塑性变形,如果
继续加载,断面形状将失真,已经不能正确反映加载规律。同时,
由于采用了载荷步加载,上一次加载后的残余挠度和残余应力
已经比较客观的反映到了下一载荷步中,说明这种静压下仿真
的合理性。规律。
4结论
(1)求解H型钢矫直可调辊压下挠度时,工程及传统解法
均存在一定缺点,而精确理论解更为准确。
(2)有限元方法对于分析H型钢矫直时挠度和应力变化有
很好的实用性和准确性。仿真表明,H型钢腹板和翼缘的交界
处,会出现较大的应力。
(3)仿真表明,精确理论解与数值解最为符合,因此工程中
设定可调辊压下挠度应以精确解为基准。
参考文献
1崔甫.矫直原理与轿直机械.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2内部资料.H型钢矫直特性及合理工艺研究.莱芜钢铁集团公司,2003
3王会刚.H型钢矫直机理及有限元动态仿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
京:北京科技大学,2005
4刘敏.MATLAB通信仿真与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85
80
75
70
65
60
55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挠度(mm)
来稿日期:2006-08-09
章编号:1001-3997(2007)03-0080-03
基于Pro/E的两种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周运金(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530007)
Two top-down design methods based on Pro/E
ZHOU Yun-jin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Nanning,530007 China)
#
$
%%%%%%%%%%%%%%%%%%%%%%%%%%%%%%%%%%%%%%%%%%%%%
$
【摘要】与传统三维设计方法相比,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更加容易实现对产品的修改和重建,且比
较方便实现并行设计。在本文中,通过实例介绍了Pro/E中比较重要的两种自顶向下设计方法:主控设计
和骨架设计。
关键词:Pro/E;自顶向下;设计;骨架;主控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3-D design methods,Top-down design can realize modify and
rebuild to products more easily,and also can realize Parallel design more Conveniently.In this article,two im-
portant top-down design methods is introduced through example:master and Skeleton.
Key words:Pro/E;Top-down;design;Skeleton;master
中图分类号:TP391.7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大多数机电结构型产品整机的传统三维设计方法通常是先
组成概念设计模型的零件进行详细的几何结构设计,然后再
所有的结构零件进行装配。它是在脱离产品总体设计要求的
态下进行单个零部件的三维设计和产品布局设计,并使用较
单的手段和方法来判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设计标准,然后
设计师再将零部件装配在一起进行最终的整机产品校验。这种
方法通常称为自底向上设计或者叫产品的装配设计。它的缺陷
是所开发的产品不仅缺乏整机设计标准和设计要求的继承性,
而且在产品的整个设计阶段一些重要的产品设计信息、零部件
信息没有得到很好地建立和控制,往往到了最后的详细设计和
检查阶段才会发现初期设计的一些问题,为此设计师需花费大
80-Machinery DesignManufacture2007年3月的时间对产品三维模型进行修改和重建。
这种“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与实际设计过程是相悖的。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