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郑州三模】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docVIP

【2014郑州三模】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宋代“筹算除法歌诀”已经出现并不能作为“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的证据) 2.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时间错误。从“方兴未艾”一词来看,韩、日、东南亚地区珠算早就比较盛行。) 3.D(“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绝对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坐:因为) 5.B(②是说高俭受时任雍州牧的太宗亲近敬重;③是说高俭的建议很有分量;⑥是说皇上很关心高俭) 6.D(不是他建议皇上修正姓氏,而是皇上下诏修正姓氏) 7.(1)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北还的心情更加迫切。 译出大意给2分;“寻”(不久,随即)、“问”(音信,书信)、“弥”(更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高俭)还趁着闲暇之日荐举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儒生讲经论史,劝勉激励后辈学生。 译出大意给2分;“因”(趁着)、“汲引”(荐举,提拔)、“兼”(同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①运用叠词。“扰扰”、“悠悠”,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忧愁思虑不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②质朴(通俗易懂)。全诗语言不事雕琢,近而不浅,质而不俗。③率真。全诗议论抒情自然率真,直截爽利,好恶分明。[5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如答“对仗(或“对偶”)工整”,并能结合诗句进行简要赏析亦可]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的思想感情。首联写人生百年世事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颔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诗书”缚住“孔丘”,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最后一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酒消愁,表达其忘怀世俗、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6分;加点的三种情感,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适当的分析,再给1分;如没有按照先总后分的格式答题,只要能结合诗句把其中的情感分析出来,言之成理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遥想公瑾当年 羽扇纶巾 (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项“为救世而不辞辛苦”不对,穆女士并非真的“救世”;B项“意在……”的目的无中生有;D项“由衷同情”夸大其词,他给方先生二十块钱、送十个鸡蛋等行为可能有一点儿同情的因素在) (2)①从情节结构上看,冯女士在小说中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借秘书冯女士之口说出穆女士一天的日程安排,照应“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有多忙”;并通过二人对话自然引出让冯女士取代方先生任家庭教师等情节。②从人物塑造看,冯女士侧面烘托了穆女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冯女士与穆女士的对话刻画穆女士的心理,揭示出一个处处标榜为“救世者”的“善人”沽名钓誉、自私自利的伪善嘴脸。③从主题看,小说通过对次要人物冯女士的描写,折射出一些人对富人察言观色,迎合拍马,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的势利和自私,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性,深化了小说主题。(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虚伪,伪善。依靠丈夫而标榜“独立”,不愿被人称呼“汪太太”;给仆人起名“自由”“博爱”而对她们颐指气使,认为她们“还不如桌灯值钱”;标榜自己“生命是献给社会的”“为救世而来”,却只是为了排遣空虚,打造自己“新女性”的形象。②生活忙碌而空虚。虽经常参加集会、公益活动等,但对社会并无实际贡献;内心经常感到茫然、空虚。③自私、冷漠。在方先生死了太太后,用“二十块”打发他,埋怨他荒废儿子的学业,并让冯女士取代了他。④ 精于算计。打算供方先生两顿饭就要减少他的工资;让秘书冯女士兼冯先生的教职,却一共给她每月25元,比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少了7块钱。(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巧用对比映衬,借穆女士自身言与行的种种矛盾达到讽刺效果。她一方面想以“穆女士”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做着名副其实的“太太”;一方面她给丫鬟起名“自由”“博爱”,一方面又百般役使他们,不给他们以尊重。她一方面标榜自己仁慈,一方面却在方先生丧妻的时候冷酷无情地辞掉了他。她的言与行、真实内心与外在言行的矛盾对比鲜明,将其虚伪冷漠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批判入木三分。 示例二:反话正说(或“说反话”、“反说法”)。小说多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