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学习重点: 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变革 1、郑国子产铸刑书、邓析私造竹刑 2、公布成文法引起的争论及意义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 1、李悝《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2、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 春秋时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1、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 公田——私田 田制和税制改革(如:“初税亩”) 承认了私田合法性,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萌芽 2、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3、礼制的衰落 礼治原则——亲亲尊尊 二、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变革 (一)各诸侯国的立法状况: 各诸侯国相继公布了以保护私有财产为中心的成文法 秘密法:“刑不可知,威不可测” 1、郑国 子产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邓析私造竹刑:公元前501年,郑国公布由邓析私造并写在竹简上的竹刑。 2、晋国 第一次:《被庐之法》 ——有关管理管理的法规 第二次:《常法》 ——包括行政、刑法、诉讼、民事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次:范宣子制定刑书 第四次:公元前513年, 晋国将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 3、楚国 楚文王时作《仆区法》 楚庄王时作《茆门法》 (二)公布成文法引起的争论 1、因成文法的公布而引起的纷争: (1)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遭到以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 (2) 晋国铸刑鼎,遭到孔子的反对。 2、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1)成文法的制定与公布打破了法律的秘密状态和神秘色彩,使法律内容走向公开化,开创了古代法律制度发展的新纪元。 (2)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奴隶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志着奴隶制法制开始瓦解,封建制法制开始建立。 (3)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其锋芒仍然指向劳动人民。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取得政权的地主阶级进行了旨在建立封建政治体制的变法运动。 一、各国的变法与立法活动 (一)各国的变法 1、魏国李悝新政 1、经济方面,推行“尽地力之教”和“善平籴 ” 2、政治方面,废除旧贵族世卿世禄制,实行量才任用制度。 3、法律方面,制定《法经》,推行法治。 2、楚国吴起变法 1、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2、“明法审令”,推行法治。 3、秦国商鞅变法 秦国商鞅两次发布变法令 (二)立法活动 1、魏国李悝制定《法经》 2、楚国屈原作《宪令》 3、秦国: 秦简公颁布《初租禾》,确认土地私有合法性 秦献公颁布《止从死》,禁止用奴隶殉葬 秦孝公时商鞅变法 4、赵国制定“国律” 5、韩国制定“刑符” 二、立法指导思想 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 3、“重其轻者” 三、李悝的《法经》 《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是战国初期由魏国的李悝制定。 1、《法经》产生的历史背景 保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是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发展的产物。 2、《法经》的主要内容 《法经》共有《盗》、《贼》、《网》(《囚》)、《捕》、《杂律》、《具律》六篇。可分为三大部分: (1)正律部分包括前四篇,主要是惩治盗贼犯罪的法律规定。 (2)杂律部分即第五篇《杂法》,主要是惩治盗贼罪以外的其他犯罪。 如: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等 (3)具律部分即第六篇《具法》,类似于现代刑法总则。 3、阶级本质 (1)斗争锋芒指向劳动人民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窃货为盗,害良为贼” (2)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3)维护封建等级制 4、历史意义 《法经》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 (1)《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是封建法典的蓝本。 体系上:首次创立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篇章体例 基本原则上:“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重刑主义法制原则 (2)《法经》促进了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 四、商鞅变法与秦国法制 (一)商鞅变法 秦国商鞅两次发布变法令: 第一次是公元前359年,其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 其措施主要有: 1、编订户籍,实行连坐——“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2、奖励告奸 3、奖励农业生产 4、奖励军功 第二次是公元前350年,其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 1、分户居住。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2、取消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3、废井田,开阡陌 4、统一度量衡 (二)法制改革 1、商鞅变法,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