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明辨是非》第二课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铸就良知的标尺 1、什么是良知 2、如何铸造 二、正确判断与选择 1、正确对待长辈的影响 2、正确对待传媒的影响 3、正确对待流行的影响 手机应用现状大调查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使用手机用于紧急联系用途的为3%,上网聊天23%,通话聊天49%,玩游戏10%,下载图片铃声9%,拍数码照片6%。 手机的动机调查。38%的学生认为只要家庭条件允许,不论需要与否,都应当配备手机;22%的学生认为,手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求,作为相互攀比的依据之一;20%的学生认为,持有手机是为了除学习外的其他娱乐消遣;只有10%的学生是从实际联系的需要,考虑购买手机;另外10%的学生认为学生无须拥有手机。 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向老师汇报学习,与同学交流,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横。 许多垃圾或不良信息会影响到孩子,比如不健康的信息或者中奖信息等等。 作弊。中考已经下了禁令:严禁将手机带入考场。在德国,已经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 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影响校园治安 ,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 和抢劫的对象。 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 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也不利。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其实,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 强迫:很多人犯了手机强迫症,一分钟也离不开手机。不少人表示“随时都要掏出手机看看,没信号就会格外紧张”。现代交流方式使得人们对手机产生强烈、持续的需求和依赖感。为了克服它,人们应当适当自我约束,逐渐减少看手机的次数,培养平和的心态。 手机及其衍生品 手机有许多衍生产品,如手机装饰,DIY手机外壳,手机链,手机座等。这些东西会随着手机进入人们的生活,浪费人们的钱财和精力。 国外的一些做法有: 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 美国为校园手机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 德国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拥有作为现代社会主要沟通工具之一的手机。 手机是带给人类的高科技产品,是传递信息最方便最快捷的现代电子工具,本身并无利弊之处,关键在于我们要教育学生健康、文明的心态来合理的使用手机,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 培养自律意识,自觉限制使用手机时间。 少使用手机玩游戏聊天聊微信QQ等。非常浪费时间且分心。 不用手机浏览不良信息,规范自己的使用行为。 在上学时间不带手机,不让手机影响学习的正事。 实践与评价 教师总结 这位经商的年轻人经历了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种种困难,他心中明白是非对错,但是在选择上却十分犹豫,不知如何是好。在现实中,一些人因为不能抵制不良影响,变得丑恶了,但是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坚持理想的人是不会变得丑恶的。四个观点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标题的问题,结论是一样的:人不能放弃良知,不能放弃理想,不能让自己变得丑恶。 * * 怎样铸造良知的标尺?(P14) 1、一美好的道德陶冶自己的心灵,懂得法律规范。 2、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能帮助我们避免误入歧途。 3、我们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价值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4、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 良知——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人性的首要品质。 二、对社会影响要做判断和选择(社会生活方面) 1、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有害的毒素,我们才能够健康成长。 2、对长辈的言行我们也需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而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 3、在浩瀚的信息森林中漫步,我们学会选择是最重要的事。 4、对待“社会流行” ,我们需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吸收有益的营养,拒绝有害的毒素,避免盲目从众、效仿和追随。 1、正确的是非观需要付诸行动 阅读P19《有所爱,有所憎,有所为,有所不为》回答:这篇文章想说明什么道理? 这篇文章说明了做人不能不爱憎分明,有了爱憎分明的认识,还必须转化为行为,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的认识如果不转化为行动,就毫无意义。而我们判断善恶的基本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他人、是否有利于群众、是否有利于全世界全人类。 避免错误,正直做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意志和勇气。 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还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 谈谈自己的困惑 我们都知道沉迷电脑游戏有害,可却总又被它诱惑,怎么办? 看到别人赌博,买六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