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服饰色彩的文化研究.pdfVIP

《聊斋志异》中服饰色彩的文化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斋志异》中服饰色彩的文化研究.pdf

第32卷 第 1期 临 沂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l0年 02月 VO1.32No.1 JOURNALOFLINYINORMAI,INⅣERSITY Feb.2010 《聊斋志异》中服饰色彩的文化研究 冯 军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 :蒲松龄对服饰色彩有着敏锐的感知与 自觉,在 《聊斋》中他表达了对色彩的深刻理解 ,并在这种理解 中 容纳了心理学、民俗学、美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赋予了人物服饰色彩理智与观念的象征意义 .揭示 了不 同的颜 色进行服饰搭配的和谐感与节奏感 ,彰显了他 的审美准则与审美价值取向。蒲松龄 以其独特的时尚审美观传达 了 丰富色彩背后 的价值与意蕴,拓展 了人们对色彩与美的视域。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服饰色彩;象征 ;搭配 ;审美 中图分类号:120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051(2010)01.0063.05 收稿 日期 :2009.12.10 基金项 目: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 目(2008jqw083) 作者简介 :冯军(1976一),女,辽宁营 口人 。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 “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形式。”[11黑格尔说 ,“颜色感应该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一种品 质,是他们所特有的掌握色调和就色调构思的一种能力,所 以也是再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因 素。”[2]_。卷上 “色彩就是思想。叩】在色彩的表达中昭示着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方式,也诠释着他们的情 感思绪与人生体验。绘画如此,文学创作 中作家对色彩的倾情描绘亦如是。 清代作家蒲松龄在 《聊斋志异》(后文简称 《聊斋》)中即为我们提供 了一场服饰色彩美的盛宴,他在 作品中直接提到的服饰颜色有白、黄、绿、褐、紫、红、皂色、柳黄、黑等,以鲜明多样的色彩冲击着读者的 视野 。香玉衣素衣,掩“映花间”4[1绿衣女 绿“衣长裙”,摇曳生姿(《绿衣女》)。娟娘 “衣柳黄帔”,婀娜娉婷。 (《彭海秋》)张生至东海古迹岛,“开尊 自酌,忽花中一丽人来,红裳炫 目,略无伦比。”(《海公子》)这些人 物意态形体优美,人物衣饰色彩缤纷,炫人眼 目。狄德罗曾说 “素描赋予本质以形体,色彩赋予本质以生 命。”5[作为文学家的蒲松龄运用色彩赋予了众多人物明艳的形象,给予了读者鲜明的色彩印象。 色彩的产生是光照射与反射作用的一种物理现象 ,它涵盖众多的学科与领域,如光学、美学、心理 学、文化学等。就心理学理论与人类文化惯性而言,“在长期生活实践的直接与间接的经验中,某些色彩 总是与某些感觉共生 ,这些感觉又与某些事物相关联 ,从而形成了色彩的丰富联想。”[61006)蒲松龄即在种 种的联想 中赋予了色彩理智而观念的的象征意义。 红色 “在可见光谱 中,光波最长,折射角度最小,但穿透力强”【 ),对人视觉的冲击最强烈,让人最 难以忘记 ,年轻的女子有着如花的容颜与青春 ,红妆往往成为她们重要的着妆形式。如杜审言诗云 桃“花 马上石榴裙”,自居易也吟写 “红紫共纷纷,祗承老使君。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 。”红色代表着奔放热 情、积极主动,红色也是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符号现象。在原始社会某些部落认为红色代表着鲜血伴随 着伤害与死亡,后渐演化为与生命、警惕、危险相关联的信号表征。如 “鹄林寺杜鹃花高丈余,每春末花烂 漫。僧传言贞元年中有外国僧 自天台钵盂 中以药养其根来种之,自后构饰花院锁闭。人或窥见女子红裳 艳丽游于树下,有辄采花折枝者必为所祟 ,俗传女子花神也。”8【】(卷l”异类所化着红裳的女子与俗称 “鬼狐 史”的 《聊斋》人物描写有诸多相似之处。《布商》中防海将军经寺外,“见一红裳女子入僧舍,疑之”,“下马 入寺”,发现布商被寺僧逼缢梁上,“救之,片时复苏。”红衣女子,“实则乌有”,“盖神佛现化”的说法暗指 63 一 种警醒与提示。《海公子》中红裳女子 “言词温婉 ,荡人心志”,张生 “因挽与乱”,“相狎未已”,忽失女所

文档评论(0)

cvde43ds5f3f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