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最有可能出的阅读题热点素材之吴均的边塞戎旅诗.docVIP

2012高考语文最有可能出的阅读题热点素材之吴均的边塞戎旅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均的边塞戎旅诗   南朝的边塞戎旅之作,至梁朝时,数量渐多。这类作品表现战士的辛苦、闺中的相思,容易写得情感强烈,符合当时人要求诗歌“情灵摇荡”的审美趣味。钟嵘《诗品序》就曾说: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正强调了此类诗作的情感力量。萧纲也说,   伊昔三边,久留四战;胡雾连天,征旗拂日;时闻坞笛,遥听塞笳;或乡思凄然,或雄心愤薄。是以沉吟短翰,补缀庸音,寓目写心,因事而作。   这是在谈自己的创作体会,说边塞戎旅生活激发了创作行动。萧纲曾镇守荆州(今湖北江陵)、襄阳(今湖北襄樊)。在襄阳时还曾遣军北伐,拓地千余里。荆州、襄阳颇为繁华。在南朝时也是西北重镇。尤其是襄阳,已接近边境。南朝边塞诗中常见轮台、祁连、龙城、马邑之类地名,在西北极远之处,其实都是虚写,作者并未涉足那些极远之地。萧纲还算是有过一点军旅生活的经历,有的作者只是向壁虚构而已。这与盛唐人写作边塞诗大不相同,因此其成就一般不太高;当然在诗歌题材的开拓方面还是有意义的。   不过也有较为出色的作者。一位是刘宋的鲍照,前文已作过介绍;还有一位是齐梁时的吴均。这两位诗人的出身、经历、怀抱都有近似之处。吴均也是家世寒贱,胸怀壮志而仕途坎坷。其诗中虽有“仆本幽并儿,抱剑事边陲”(《赠别新林》)、“仆本报恩人,走马救东秦”(《咏怀》)等句,但恐怕只是虚拟之言。不过他的边塞诗,倒是写得慷慨任气,格调高昂,而且从中颇可见出其胸襟抱负。   且看他的《胡无人行》: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可谓气势凌厉,一往无前。末尾两句,是说不惜粉身糜躯,以明其报国的热忱,并激励君王奋发图强之志。在吴均诗中,“君恩未得报,何论身命倾”(《入关》),“唯余一死在,留持赠主人”(《咏怀》之一),“生死报君恩,谁能孤恩眄”(《雉子班》)之类话语,比比皆是。虽不必以为他当真要马革裹尸、效死疆场,但从中不难体会出一种急于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他有一首《战城南》云:   前有浊樽酒,忧思乱纷纷。少年重意气,学剑不学文。忽值胡关静,匈奴遂两分。天山已半出,龙城无片云。汉世平如此,何用李将军!   这是感叹边境无事,致使希望建功立业的人无用武之地。尤其可以见出诗人急于求进之心。类似的感慨,后来在唐代边塞诗中屡见不鲜。   但是吴均仕途并不得意。梁武帝天监初年,柳恽为吴兴太守,请他做州主簿,这时他已三十多岁了。柳恽爱诗,于是天天和他一同唱和。二人相得虽欢,但主簿之职未必能让他满意。后来又做过藩王的记室、国侍郎一类的官,地位不高,他并不满足于此。可是由于出身微贱,可以说天生就难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偏他又志向很大,因此其诗中也就常常流露失望与不平。边塞戎旅之作中也是这样。比如《从军行》说:“男儿亦可怜,立功在北边。……微诚君不爱,终自直如弦。”东汉顺帝末谣谚云:“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吴均用此语,包含着愤慨:因为正直而不被君王所宠爱,但终亦不改其正直之行。《赠别新林》说得就更明白:   仆本幽并儿,抱剑事边陲。风乱青丝络,雾染黄金羁。天子既无赏,公卿竟不知。去去归去来,还倾鹦鹉杯。气为故交绝,心为新知开。但令寸心是,何须铜雀台?   这可以说是仕宦失意的决绝之词。官场的旧友并不真正相知,那就和他们断绝交谊,而向着新知披肝沥胆。人生得一知己已足,何必与那些显贵一起,参与皇王高宴?这当然是所求不遂的牢骚话。   吴均后来以诗文俊才,被推荐给梁武帝,做到奉朝请的官。他想要著书不朽,打算撰写《齐书》,便向武帝求借政府所藏资料。武帝不许,他便私自撰成奏上。偏又不懂得为尊者讳,武帝读了很生气,便挑毛病将他辛辛苦苦写成的书稿焚毁,还免去其职务。所以,他终其一生是不得意的。   关于他的边塞戎旅之作,还有两则轶事流传。一是北齐阳玠松所撰《谈薮》(书成于隋代)中说,梁武帝因他《古意》诗中有“何当见天子,画地取关西”的豪语,便挖苦道:“天子今见,关西安在焉?”他默然无语。(据《太平广记》一九八引)另一则是唐代刘□《异纂》所说:吴均诗“多慷慨军旅之意,”当被侯景围困在台城时,朝廷便向他问计,他怯懦不知所答,讷讷地说:“愚计速降为上计。”这两则轶事都是挖苦他徒作豪言壮言,后一则近乎诬蔑。吴均卒于公元520年,梁武被困台城时,他已逝世三十年了。前一则恐也难以相信。不过这些传说,倒是表明其边塞戎旅之作在当时确实有名。边塞诗是他立功求名的意气所寄,但毕竟是诗,怎能要求一介书生将他那些豪语落实为行动呢! 中华资源库: 中华资源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