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及就业关系实证与研究.docVIP

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及就业关系实证与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量经济学论文 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及就业的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2001~2011年数据分析 许丁川 张弦 黄毅崛 杨大伟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及就业的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2001~2011年数据分析 摘要:利用我国2001年1月~2011年10月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应、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及充分就业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中,托宾效应与反托宾效应交替出现。社会生产单位对价格敏感性小于货币供应变化,所以失业率对货币供应变化有周期性变化。菲利普斯曲线适用于我国国情,即适度通胀能刺激我国就业的增加。GDP的增长有利的带动了失业率的降低,因此,奥肯定律并未失效。同时,弗里德曼通胀假说并不十分适用于我国国情。 关键字:货币供应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就业水平 许丁川张弦黄毅崛杨大伟[Abstract]: The seasonal data from January 2001 to October 2011 are used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oney supply, economy growth, inflation and full-employment in China on the base of VAR-Model. The conclusion below is suggested: Tobin effect and Anti-Tobin effect appear alternatel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y supply and economy growth in China. Social production unit is less sensitive to price changes than to money supply changes. Therefore, the unemployment rate changes periodically to the money supply. The Philips curve is suitable for China, namely moderate inflation can stimulate the employment in China. The growth of GDP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unemployment rate. For this reason, Okun’s law has not lose efficacy. Simultaneously, Freedman’s hypothesis about inflation is not quite applicable for China. [Key word]: money supply, economy growth, inflation, employment 一、文献综述 古典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就业和产出,只会影响物价水平变化,即货币中性理论。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在短期内只影响价格,而在长期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短期中性而长期非中性理论。凯恩斯认为,货币投放在短时间内即会影响价格、消费、投资等因素,即绝对非中性理论。总之,经济学界达成一致的地方,即认为货币供应绝对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化。而菲利普斯在1958年率先提出了货币工资率与通胀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此后,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将这一理论发展成为表示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交替变化的曲线。阿瑟.奥肯提出了失业率与GDP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下降20%时,失业率上升约1%。本文旨在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二、变量选定与模型设定 本文用货币和准货币月末数(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镇登记失业率(CUR)来反映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经济增加及就业水平。由于我国没有公布GDP月度数据以及CUR月度数据,故本文采用季度数据作为变量。样本范围为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季度数据,共43个样本,皆来自于中经专网统计数据库。由于使用月度同比增长比率,无需采用取对数方法。分析软件为Eviews5.0。 本文将采用VAR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

文档评论(0)

baihua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