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第01章 绪论2.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 1. 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2. 臭氧层破坏问题 3. 酸雨污染问题 1.8.1 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 大气中CO2含量 1750年以前 280ppm 目前 360ppm 预计21世纪中叶 540~970ppm 气温 20世纪增加了0.6?0.2oC 海平面 20世纪上升了10~20cm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得到的几个重要结论 在过去的100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增加了0.3~0.6 ℃(1995年是记录上最暖的一年),海平面高度增加了10~25cm。 气温和海平面高度仍会持续上升。众多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到2010年气温将增加1~3.5 ℃,海平面上升15~95cm。 气温升高和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人类活动极大地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1.8.1.1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机理 1)大气层中各种作用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2) 能量流动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3)温室与大气具有相同热辐射作用 1.8.1.2 人类活动的影响 1)温室气体浓度变化情况 2)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趋势 3)主要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 4)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序 5)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与人均排放量 6)单位GDP的能源强度 7)各温室气体的体积比 Major Greenhouse Gases 8)1996年中国能源类型的CO2排放 CO2 emission by energy type in China, 1996 1.8.1.3 气候变化的影响 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 雪盖 20世纪60年代以来 减少10% 冰川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减少10%~15% 海平面上升 过去100年 10~20cm 1990~2100 8~9cm 续 降水格局变化 中高纬降雨量增大 北半球亚热带降雨量下降,南半球增加 气候灾害 过多降水、大范围干旱、持续高温 影响人体健康 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 续 与1982-1983年厄尔尼诺时间相关的旱涝分布区 1.8.1.4 影响气候变化的大气成分 1)温室气体及其特征 2)CO2 3)CO2的浓度变化 4)CH4的浓度变化 5)气溶胶的协同作用 6)其它温室气体的贡献 续 预计到2030年全球气温大约平均升高3°C 1.8.1.5 应对措施与策略 1.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改变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 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 续 不同燃料燃烧单位GJ的CO2排放量 续 2. 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植树造林 采用固碳技术 CO2分离、回收,注入深海或地下 化学、物理、生物方法固定 适应气候变化 培养新农作物品种,调整产业结构等 1.8.1.6 国际行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0世纪90年代末,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水平 1997年,《京都议定书》 明确各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比例 续 1.8.2 臭氧层破坏问题 1.8.2.1 臭氧层特征及分布状况 臭氧层主要特征 离地面20~30km的平流层中 占当地空气含量的1/105 厚度单位 DU(Dobson unit)- 273K,1atm下,10-3cm厚的O3层称为一个DU 1DU=10-3 atm cm=2.69×1016molecules 臭氧层的垂直分布 大气中臭氧浓度分布 1.8.2.2 臭氧层的作用 1.8.2.3 太阳辐射透过臭氧层的强度变化 1.8.2.4 臭氧层破坏现象 臭氧层破坏化学反应 臭氧分子吸收紫外线分解为一个氧气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氧气分子可以吸收紫外线分解为两个氧原子: 氧气分子和氧原子也可以合并生成臭氧分子,以便吸收更多的紫外线: 上述反应过程吸收了99%的来自于太阳的紫外线。 氟氯烃(CFCs)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平流层臭氧的减少。 这两个反应都造成了臭氧的减少。 1.8.2.5 平流层臭氧形成和破坏机理 纯氧理论(Chapman Mechanism) 臭氧吸收紫外线的反应 续 催化清除理论 20世纪70年代建立 活性催化物质的链式反应 Y—活性物种,包括奇氢HOx、奇氮NOx、奇卤XOx三大家族 1.8.2.6 三大家族的来源 奇氢HOx 大气中H2O与激活O原子反应 奇氮NOx 宇宙射线分解N2 飞机等人类活动排放 奇卤XOx 人类活动产生的CFCs和含溴氟烷(哈龙,Halons) 1.8.2.7 消耗臭氧

文档评论(0)

沃爱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