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3): 166-172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 种还田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菌剂应用效果研究
刘海静,任 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 要:为了研究2 种不同还田模式下秸秆腐解菌剂的应用效果,选取北京大兴小麦—玉米常年轮作田
当季小麦秸秆,使用自行研制秸秆腐解菌剂,考察了覆盖还田和翻压还田2 种还田方式下,不同秸秆腐
解菌剂对秸秆各组分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原位生物腐解还田小麦秸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结果表明:翻压还田4 周后,接种不同菌剂小麦秸秆纤维素降解速率为BW2≈BW3BW 1,分别比对照提
高24.95%、24.57%、2.10% ;翻压还田6 周后,接种不同菌剂秸秆半纤维素降解速率为BW2BW3BW 1,
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2.67%、8.80%、1.47%。覆盖还田方式下,秸秆纤维素降解较翻压还田缓慢,还田4
周小麦秸秆纤维素降解率为BW2BW3BW 1,分别比对照提高26.52%、24.01%、21.02% ;半纤维素在还
田6 周后降解明显,BW2BW3BW 1,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22.90% 、20.00% 、9.32% 。在2 种还田方式
中,腐解菌剂对小麦秸秆木质素降解能力有限,3 种菌剂腐解效果差别不大。在秸秆翻压还田过程中复
合菌剂BW2 提升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快,提升了54.09% ;而在覆盖还田中复合菌剂BW3 提升土壤活
性有机碳较快,提升了34.58% 。复合菌剂BW2 和BW3 在2 种不同的还田模式下均能高效快速的降解
秸秆,其中翻压还田模式比覆盖还田模式秸秆降解效果更好,并能显著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关键词: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复合菌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土壤活性有机碳
中图分类号:Q939.9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2-0991
Effects of Biodegradation Agents on Straw Degradation in Two Kinds of Straw Returning
LiuHaijing,RenPing
(InstituteofAgriculturalResourcesandRegionalPlanning,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
Abstract: Inordertostudytheeffectsofbiodegradationagentsintwokindsofstrawreturning(i.e.soil
returningstrawandmulchingstraw),changesofwheatstrawcomponentsbybiodegradationagentswerestudied
underfieldintwokindsofstrawreturning,meanwhileeffectofdecomposedwheatstrawonsoillabilecarbon
wasalsoconducted.Wheatstrawwasfromfieldunderwheat-maizerotationsystem.Threebiodegradation
agents(i.e.BW1,BW2,BW3)wereselectedfromourownlaboratory.Resultsindicatedthat,undersoil
returningstrawpatternscellulose-strawdegradationratewasBW2 ≈BW3BW1infourweeks,andtherate
wasincreasedby24.95%,24.57%,2.10%comparedwithCK1.Insixweeks,hemicellulose-strawdegradation
ratewasBW2BW3BW1,increasedby 12.67%,8.80%,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 10 000 DLG 生产DEM 的质量检查与评定.pdf
- 2 次元クリスタリン表現のZariski 稠密性.pdf
- 2 个大豆RNA 依赖的RNA 聚合酶基因GmRDR6a 和GmRDR6b 的克隆与分析.pdf
- 2 例爆发型心肌炎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pdf
- 2 年的国际法国际金融软法的效力及其趋势展望.pdf
- 2 岁以下婴幼儿尿路感染与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临床特点.pdf
-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pdf
- 2 型糖尿病患者积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pdf
- 2 型糖尿病患者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分析[J].pdf
- 2 型糖尿病患者社区个案管理的效果分析[J].pdf
- 2 种止血带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应用效果的比较.pdf
- 2 种中药注射液对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pdf
- 16 例感染性休克的监护分析.pdf
- 17 世纪中期至20 世纪初的云南社会经济与饮食习俗.pdf
-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黑龙江中俄边境移民与城市化问题探究.pdf
- 20 1 1 年Tenaris 和Vallourec 钢管生产经营状况分析.pdf
- 20 世纪30 年代的舞台演剧及其接受.pdf
- 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pdf
- 20 世纪60 年代初期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之动因分析.pdf
- 20 世纪70 年代前期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述论.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