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西汉(10学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西 汉(10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西汉前期统治者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西汉中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西汉后期土地与奴婢问题日趋恶化,封建统治难以维持,致有王莽代汉与绿林赤眉起义。 教学重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的斗争;汉武帝的改革与“昭宣中兴”;汉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汉末的统治危机与王莽改制;绿林赤眉起义。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汲取了秦亡的教训,对民众利益作出了较大的让步,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进而利用积聚的财富成功地开展了反击匈奴、移民建郡等一系列经济与政治活动,加强对外交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 第一节 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一、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二月,刘邦称帝,面临楚汉战争后经济残破之局面,“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为了恢复生产并重建社会秩序,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1、重建封建法治。刘邦入关时曾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后萧何增为《九章律》,仍较《秦律》和缓,除去了夷三族及连坐法。 2、大规模复员军队。“兵皆罢归家”,“以有功劳行田宅”(《汉书?高帝纪下》)。使大大小小的将领成为地主,也使一般士兵成为自耕农。 3、招抚流亡。“复故爵田宅”(《汉书?高帝纪下》),使旧地主和自耕农重获土地和爵位。 4、释放奴婢。因饥饿自卖为奴者,“皆免为庶人”(《汉书?高帝纪下》)。 5、减轻田租。实行十五税一。 6、抑制商人。不许操兵乘马,不许衣饰华丽,加倍征收算赋以限制对农民的兼并。 通过以上措施,客观上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二、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1、逆取而顺守 汉初君臣总结秦二世而速亡的教训,陆贾说:“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秦任刑法不变,卒灭。”秦只用刑罚不重教化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2、黄老之学 原齐国稷下学宫一派,主张“无为而治”。所谓“无为”并不是一味消极的完全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它与老、庄思想不同,而是一种维护统一的政治体制的学说。汉初六十年,它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主张刑德并用,教化先行,顺民之情,与之休息。陆贾《新语》是其代表作。 3、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时,继续与民休息。文帝采纳贾谊、晁错等建议,以农为本,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减民田租之半;十三年七月全免田租。此后直至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六月,恢复半租即“三十税一”成为定制。也就是说,文景之际全免天下民租长达十二年之久,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事例。另外,文景时期又减免了一些徭役,开放山泽,赈恤鳏寡,并继续废止了一些苛刑。史称“文景之治”。 黄老无为政治体现在政策上就是文、景时期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包括①减免田租;②厉行俭约;③实行和亲;④废除肉刑。结果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巩固了统治秩序,号称“文景之治”。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铁器和牛耕 西汉初年,铁制农具已推广到中原以外的很多地区。武帝时冶铁制器归国家垄断,铁农具的传播更为迅速。汉代兼用马耕和牛耕,但主要靠用牛。从考古所获西汉牛犁模型、牛耕壁画和犁铧实物等看来,西汉普遍使用所谓二牛抬杠的犁耕法。西汉末年,又出现了一牛一人的犁耕法,可能是用于熟地的耕作。武帝以后,牛耕技术传到西北。 (2)、耕作技术的提高 武帝末年,赵过推行代田法。法是先把土地开成深广各一尺的沟,叫做圳,圳旁堆成高广各一尺的垄。下种时把种子播在圳中,可以防风保墒。苗长出后进行耨草,用垄上的土和耨除的草培植苗根。盛夏垄土用尽,圳垄培平,作物的根既深且固,不畏风旱。圳垄的位置每年互相调换,轮流种植,以恢复土壤肥力。代田法在长安附近试验的结果,每亩产量比缦田(不作圳的田)超过一斛甚至二斛以上,所以很快就被推广。 (3)、水利工程的兴建 西汉时期,水利事业很发达。武帝时,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形成一个水利网。西汉时期最重要的水利工程,是治理黄河。 铁农具、牛耕的普遍使用,水利的发达,农业技术的进步,使西汉时的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昭帝、宣帝以后,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全国经济发展更为显著。据西汉末年的统计,当时全国有户一千二百二十多万,口五千九百五十多万(据郡国人口数核算,实得口五千七百四十余万);全国垦田数达到八百二十七万多顷。这就是西汉农业发展规模的一个约略的说明。 2、手工业的突出成就 (1)、冶铁业 在西汉的手工业中,冶铁业占有重要地位。西汉冶铁技术比战国时有了重大的发展。西汉后期,吏卒徒开山采铜铁,每年用人十万以上,规模是很大的。当时生铁冶炼和加工工艺有较大的进步。淬火法已开始应用,这大大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