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方法应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构主义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将建构主义学习方法引入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中。首先,简要介绍了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提出其在教学中的必要性,最后,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教学设计方法及教学步骤,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人类;地理环境;协调发展;教学设计 一、引言 建构主义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以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发生在由学习者参加、个人与集体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群体性的活动。强调交互式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建构主义具有“主动性、目的性、真实性、建构性和合作性”等特点。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英语、数学、体育等学科,但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并不多见。在新的时代里,地理教学研究及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创新人才与素质教育培养与素质教育是21世纪地理教育的核心问题。地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该门课程不仅对工农业生产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 图1 建构主义学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内容和步骤的逻辑结构图 结合图1,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教学内容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1、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同样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教学目标分析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教学目标分析首先要考虑学习者这一主体。其次,还应尊重学习主题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特征。例如,在讲解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这一章节时,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分析后确定可持续发展作为授课主题并重点讲解。作为学生,也应以搞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内涵,理解可持续发展应从观念走向行动为学习主题。因此,不管是教学者还是学习者都应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主题”确定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内容设置合理的情境,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1)在讲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可以播放 FLASH《我是一只小小鸟》。这首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当人类破坏自然环境——森林资源时,森林中的生物就会受到死亡威胁的情景。而当人类有意识的保护自然环境时,自然界中的生物,包括人类都将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由此可见,环境与我们人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思想是不同的。在此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期 生产方式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20世纪60年代之后 学生讨论完成后再对照课本,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利用书上的活动题,从几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案例很多,教师可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励学生举例。最后总结出“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恶化—环境问题严重”。人类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结论。 学生互动:阅读课本 P92页,让学生看图思考: ①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开矿山、建城市,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然而在这些人类创造的奇迹背后,隐藏着哪些环境问题?为什么? ②图中反映的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有什么不同?分别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引导分析。 2)在讲环境问题时,首先是人地关系。给同学们展示出板图A,并让观察板图 A,说出:内圈、外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注意观察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内圈:人类社会。外圈:环境。箭头①:人类从环境中获取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箭头②: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箭头③:人类通过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箭头④: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由此可见,由于环境具有反馈作用,人类可以作用于环境,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那是不是人类作用于环境就会产生环境问题呢?紧接着引出下面的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环境问题的表现。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1)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