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直书》教学参考
文化背景
当代史学家蒙文通先生说,中国历史上史学发达有三个时期,“曰晚周,曰六朝,曰两宋”,“体例革新,陈义深远,宏文迭出,名家踵武,虽汉唐盛世,未足比隆”。也就是说,中国史学的两个高峰都出现在唐以前。尤其是从东汉至隋末,史学逐渐从经学的附庸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总结前代史书,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通》。
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20岁考中进士,任获嘉县主簿19年。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先后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史职,撰修国史。刘知几长期在史馆供职,能够看到大量的史书,形成了自己的史学观点,再加上与史馆中同人观点不同,遂发愤著书,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写成《史通》。
《史通》分为内外篇,共20卷。其中内篇39篇,主要阐述史书的体裁体例和编撰方法。外篇13篇,论述史官的建置沿革、史书的源流和古人著述的得失。内篇中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早已亡佚,因此现在见到的《史通》只有49篇,共八万余字。其中,内篇的《六家》《二体》和外篇的《史官建置》《古今正史》是全书的纲领。
《史通》是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建立了很多史学理论。一是对唐以前的史书体例和编纂方法做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六家”“二体”说,并对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论赞等各种体例,以及序例、题目、断限、编次等各种编纂方法做了专篇论述。二是力主直书实录,反对曲笔诬书。刘知几认为,史书应起到“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的作用,不能“曲笔阿时”“谀言媚主”。这种观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并将之提高到自觉的高度。三是提出“史才三长”的理论。刘知几认为,一个史学家应具备三种才能,即史才、史学和史识。史才,指驾驭史料、撰著史书的能力;史学,指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史识,指良好的史学见解和秉笔直书的品德与精神。其中,史识最为重要。“三长”之说对后世史学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刘知几专攻史学,且长期在史馆供职,所以《史通》中的见解“贯穿今古,洞悉利病,实非后人之所及”。当然,《史通》也有不足之处。书中对前代史书的评判过于严苛,有些评论有失公允,有时“诋诃太甚,或悍然不顾其安”。此外,刘知几认为史书应以褒贬为宗,反对为史书加注,主张删去史注,也删去天文、艺文、表历等内容,这也是不妥当的。
《史通》最为通行的注本是清浦起龙的《史通通释》。今人张振珮著有《史通笺注》,对典故解释非常详细,便于使用。
内容理解
《直书》选自《史通》。“直书”就是不隐讳事实真相,不饰恶虚美,如实记载历史事实。
全文分为四段,主要说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出自己的主张,说明直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列举历代史家的各种情况,说明直书之难。
文章从人的本性谈起,认为世人为了生存,都选择了明哲保身,“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修史却有自己的要求,要“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即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这是本篇的中心论点。在这一段中,作者引用了东汉末年流行于京都洛阳的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以此来说明行君子之德的不易。
在第二段里,作者列举了历代很多史家的例子。这一段里,全是正面的人物,都是秉笔直书的典型,但其命运却各有不同。其中在生前身后都独擅令名的是董狐。他受到了孔子的赞扬,而且,也显然未受到赵盾的刁难。赵盾虽然不同意董狐的记载,但除了为自己辩解,认为是自己太留恋祖国了,才给自己招来了忧愁外,并没有做别的什么举动。但是,其他的史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齐太史记载“崔杼弑其君”,结果被崔杼杀害。他的两个弟弟先后做史官,也都这样写,也同样被杀。直到他最小的一个弟弟仍坚持记载这件事,才终于没有被杀。南史氏听说几位太史都为此事被杀,便带着写好“崔杼弑其君”的简策前往,听说此事已写入史册,这才回去。司马迁记载汉朝皇帝的事情,并不因为当时是大汉天子的天下就有所隐晦,而是善恶皆书,结果《史记》被诬为“谤书”。韦昭是三国吴的史官,并不因为孙皓是皇帝,就屈从于其淫威,为孙皓的父亲孙和做纪,而是坚持认为孙和不是皇帝,只能做传。崔浩是北魏人,历仕道武帝拓跋跬、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朝,官至司徒。太武帝时奉命监修国史,成《国书》30卷。因内容详备,且据事直书,遭到一些鲜卑贵族的怨恨,于450年被灭族。这些史官,都秉笔直书,最终却都因书获罪。世事如此,所以要求史臣刚直不屈、秉笔直书,实在是太难了。于是,有人就想出变通的办法。三国时吴国张俨著《嘿记》三卷,秘藏不宣;东晋孙盛著《晋阳秋》,写了两个不同的版本,以此来逃避灾祸。上述的这些事例,都是用来说明直书之难的。
第三段,具体评说六朝史书,作者列举了用直书和曲笔两种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吴老太爷进城》教案.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吴老太爷进城》教案1.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吴老太爷进城》课件1.ppt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吴老太爷进城》同步练习.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西风颂》教学建议.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西风颂》赏析指导.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西门豹治邺》教案.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西门豹治邺》课件.ppt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西门豹治邺》课件1.ppt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西门豹治邺》课件2.ppt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直书》课件.ppt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直书》课件1.ppt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直书》译文.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十则》教案1.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备课参考.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1.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2.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3.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