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VIP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一、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目标引导: 1、复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掌握与“ 断发易服 ”、“ 废止缠足 ”、“ 菜篮子工程 ”、“ 安居工程 ”等概念及相关的史实,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与近代中国各种重大变动密切相关的,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2、复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表现,及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强盛和科技的进步是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3、复习“大众传媒的变迁”,掌握“三大媒介”、“第四媒介”等历史概念,掌握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发展概况,认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又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三、教学内容: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变化的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 通商口岸 时,把西方的生活方式也移植过来。其中变化最大的城市是 上海 。 2、衣着变化: 先是 广州 、 上海 等地的买办,穿起了 西装 。留美幼童经过与学监的斗争,揭开 “断发易服” 的序幕。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穿 中山装 。 饮食变化: 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但鸦片战争后,在 通商口岸 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 风俗习惯也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戊戌变法时,主张“ 断发易服 ”、“ 废止缠足 ”,改革传统的 婚姻 制度。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 ”也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大力推行 剪辫 与 放足 。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 婚姻自由 。在社交礼仪上,逐渐采用西方的 握手 、 鞠躬 ,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 跪拜 礼。辛亥革命后,增添了 国庆 、 元旦 等新节日。 局限: 由于农村处在 落后 、 封闭 的状态。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 风俗习惯 ,坚如磐石。 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商品粮购销矛盾突出,为此国家实行 统购统销 。这就稳定了 物价 ,保障了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但是,多数中国人尤其是农民的 温饱 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2.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 小康 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从“吃”来讲,到 1987 年,我国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没有解决的 温饱 问题。政府发动的“ 菜篮子工程 ”,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 (2)从“穿”来说,中国人的着装,从 灰蓝 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 单一 的款式走向 多样化 ,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 国际潮流 。 (3)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 安居工程 ”,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合适的住房。 3.俗习惯方面 1950年政府制定《 婚姻法 》,实行 婚姻自由 、 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 家庭生活 的重大变革。同时,党和政府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 双休日 , 休闲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交通工具的发展 轮船: 鸦片战争后 轮船 开始进入中国。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 轮船招商局 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河运输业的局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将其改为官办,成为 官僚资本 的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 国家 统一管理。20世纪90年代后,呈现 萎缩 的状态。 铁路: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 淞沪 铁路。 (2)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 唐山 到 胥各庄 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3) 辛亥革命 前夕,已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4)民国建立后,铁路事业发展总体 缓慢 。 (5)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了 宝成 、 兰新 等铁路,“九五”期间,修建了北京直通香港九龙的 九龙 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 一 位、世界第 四 位。 汽车: (1) 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 上海 。 (2)清末民初,近代的 公路修筑 技术传入中国。 (3)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