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译佛经中的印度民间故事及其本土化途径1.pdf
汉译佛经中的印度民间故事及其本土化途径1
——以愚人故事、智慧故事为中心
王青
内容提要:论文认为,战国晚期的《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中已经出现了可能来自于印度的民间故事,它们作
为重要的思想资源被韩非和吕不韦门人采用。东汉以后,佛教的大规模输入更是推动了印度民间故事的流播,这对中
土愚人故事与智慧故事的创作有着重大影响。论文揭示了一些著名的早慧人物其智慧事迹实际上渊源于佛经故事,而
很多中土笑话则来自于印度的愚人故事。佛经中的民间故事由于其内容的不同,命运也不尽相同。愚人故事通常会被
哲理化,即被文人当作寓言来说明哲理;而智慧故事则容易被历史化,往往在充分本土化后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更多
的则继续保持了民间故事的原始形态,在民众口头代代相传,成为现代民间故事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汉译佛经 愚人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化 历史化
作者简介:王青,浙江海盐人,1963 年 5 月出生,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联系方法:南京
师范大学文学院,邮编 210097 ,电话 025—Email wangqing3000@
印度是一个故事大国,很多民间故事通过佛经译介、口头传播等不同的途径进入中土之后,成为
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而在本土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途径。有的被哲理化,被文人吸收后成为
本土寓言故事;有的被历史化,经过长期流传之后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更多的则是民间化,继续
以民间故事的形态在民众中间流传。下面我们就以民间故事中极其重要的两个门类——愚人故事和智
慧故事为例来说明这个过程。
—、中土愚人故事与印度影响
(一)印度愚人故事的哲理化
愚人故事在民间故事分类学中属于简单故事,在世界各地,数量多得出奇,在中国,它同样是民
间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门类。早在先秦时期,中印两国就存在许多相似的愚人故事,大多都是以寓言
的形式而存在。这其中,有一部分故事寓意相似但喻体不同,它们的存在表明了人类生存境遇及其心
智的共同之处,这类故事是属于异源相似,属于各自的独立创造。如《庄子·齐物论》中有著名的“朝
三暮四”寓言,而在《百喻经》卷二中,有一个寓意大同小异的故事:
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村中有好美水。王敕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
欲移避,远此村去。时彼村主语诸人言:“汝等莫去。我当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
1 此文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西域文化影响下的中古小说》中的一部分。
1
得近,往来不疲。”即往白王。王为改之,作三由旬。众人闻已,便大欢喜。有人语言:“此故是
本五由旬,更无有异。”虽闻此言,信王语故,终不肯舍。
这两个故事从广义上讲属于愚人故事类型,其情节都是说愚者为名称变化所惑,而事物的实质上并没
有丝毫改变。但其喻体却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是不同情境下的独立创造。又如《孟子》中有“揠苗助
长”,而《百喻经》卷二有“斫树取果喻”,两个故事都旨地说明为了图眼前利益而忘了长远利益。不
光是中印两国,世界各国都有这样的故事,比如在伊索譬喻故事中就有“杀鸡取卵”,这些故事似乎
都不像是流播的产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著名的“郑人买履”,类似的故事也出现在梵本佛经
中。《本生经》一《无戏论品》五《稻杆本生因缘》载:
优婆夷大德分筹,当比丘众就座时,在地上或墙上刻了记号,标明此处有某席,此处有某种
饭食。可是,次日在筹室中,有比丘人数少的地方,也有比丘人数多的地方。他只看着记号分筹,
当人们提醒他时,他说:“我怎能相信你们的话呢?我只相信记号。”
《韩非子·五蠹》中有“守株待兔”,在佛教经籍《说法经》中则有“野干待肉”,2虽然两者的
寓意不完全相同,“野干待肉”说明的是愚者执着于迷误而不知醒悟;“守株待兔”的重点则在于说明
愚者不顾环境形势的变化而一味执着于过去的经验,但两者在喻体上却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都是运
用了等待意外得来的好处这样一个不太常见的现象来作喻体。像这样喻体极其相似但寓意并不完全相
同的还有《孟子·公孙丑上》中有“揠苗助长”与《本生经》的“毁园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