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埠南华融新村项目(安置房)项目资金立项申请报告书.doc

海阳市埠南华融新村项目(安置房)项目资金立项申请报告书.doc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阳市埠南华融新村建设项目 项目申请报告 第一章 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 第一节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1 第二节 项目概况 2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4 第一节 发展规划分析 14 第二节 产业政策分析 16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9 第一节 资源开发方案 19 第二节 资源利用方案 19 第三节 资源节约方案 20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22 第一节 节能政策与设计依据 22 第二节 能耗状况及能耗指标分析 24 第三节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30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36 第一节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36 第二节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40 第三节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40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43 第一节 环境保护适用标准及依据 43 第二节 环境和生态现状 44 第三节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4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5 第五节 地质灾害及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49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51 第一节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51 第二节 行业区域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51 第八章 社会效益分析 52 第一节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52 第二节 社会适应性分析 53 附图: 总平面图 第一章 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一、单位名称 二、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单位 三、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一、项目 海阳市埠南华融新村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海阳市埠南村,项目东临东村路,南至桐柏路,北邻市客运总站。项目地理位置优越,为进出海阳的门户。 三、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ha 13.8   2 净用地面积 ha 10.4   3 总建筑面积 m2 175000   3.1 多层住宅 m2 91500   3.2 高层住宅 m2 57500   3.3 公共建筑 m2 26000   4 容积率   1.68   5 安置户数 户 1150   5.1 多层安置户数 户 706   5.2 高层安置户数 户 444   1、总体设计方案 ⑴设计原则 在强调全区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布局、道路系统、活动空间分布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统一整体; 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地块性质,强化社区居住品质,包括:配套、景观等; 强调适度的人车分离,营构人性化的社区空间环境。 突出环境建设重点,点、线、面互为串联,全方位营造高品位立体环境,利用社区内外环境资源。 规划、建筑及景观风格具有鲜明的现代特色,协调好与现有新建多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并要与周边建筑的主导风格相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 尽量考虑经济性及可操作性,提高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尽量创造良好的休息、居住空间及景观环境。 充分考虑本区与周边西侧秀山雨东侧绿水的呼应关系,将小区所临的景观优势引入全区规划当中,提升小区的品质和档次,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⑵规划特点 规划结构布局构思——系统、有机、穿插、共融 建筑空间形态构思——有序、错落、简约、叠加 道路交通系统构思——方便、快捷、分流、环绕 绿化景观系统构思——系统、层次、渗透、流动 ⑶规划设计理念 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和区位,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园林居住环境。注重小区区位优势,结合社会发展商业前景,设计高起点,融入全方位的现代居住环境理念。 ①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 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 ②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使之和谐生态,纺织过度破坏及污染。 ③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和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设施。 ⑷安置区规划设计 ①规划特点 安置区位于基地南半地块,设计分为三个多层组团,一个高层组团。南侧主入口引入的车行道将地块分为多层区和高层区,另外安置区中设置十八班小学一座,整个安置区共有多层住宅750套,高层住宅234套。 ②建筑空间布局 建筑沿地势爬升逐渐升高,一方面,从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前排住宅对后排住宅的遮挡,另一方面,从整体上进一步夸大地形的变化,塑造出建筑群体空间层次分明,天际线流畅的外在形象。在平面方面,建筑群体在考虑日照采光和观景等因素的基础上,其机理充分结合周边道路呼应及日照的因素,从而塑造出既有决定空间主题感觉的主导形式,又有与地形呼应,与绿化集合的灵活变化,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杂乱的建筑群体肌理。 ③交通流线组织 结合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A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