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女性文学景观与文本批评
郭淑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性别审视与人性批判
一、张洁:性别叙事与形而上追寻
二、张抗抗:问题与“观念”写作
三、铁凝:女性审视与超性别伦理向度
第二章地域风情与日常生活审美
一、王安忆:捕捉“日子”的大手笔
二、迟子建:月光女神的歌吟艺术
三、陈丹燕:上海旧事与西方情调的幻想
第三章世俗化倾向与文化视阈
一、池莉:都市平民俗文化视阈
二、徐坤:嗅觉灵敏的侃文化叙述
三、刘索拉王周生:女性乌托邦与传统文化批判
第四章私人化选择与身体叙事
一、陈染:“私人化写作”的现实绝壁
二、林白:身体写作与民间叙事
三、宣儿:诗性小说的灵魂舞蹈
四、艾云:纵横家的思辩与两性自省
第五章寓言与神秘主义世界
一、残雪:抽象的臆想和梦魇世界
二、徐小斌:意象色彩与象征隐喻
三、斯妤:寓言与世俗批判的突围
第六章70后“另类青春”与风格化写作
一、棉棉卫慧:“另类青春”喧哗登场
二、山飒:“跨界文化”中国式书写
三、朱文颖:现实生活与文化韵味儿
四、魏微:普遍人生的日常光泽
五、金仁顺:从冷冽到温暖
六、安妮宝贝:“瞬间空白”与虚幻审美
七、戴来:布置迷宫并探寻意义
八、周洁茹:虚拟网络的现实困境
九、张念:跳荡的语言审美
第七章 80后青春故事与价值回归
一、春树:寻求招安的朋克姿态
二、张悦然:酷虐之美
三、笛安:此岸彼岸的摆渡人
第八章类型化小说“穿越写作”的颠覆之旅
一、金子:虚化历史拔高爱情
二、桐华:九子夺嫡与琼瑶戏
三、波波:女权立场强势移栽
四、小逍主:无厘头后现代写作
主要参考文献
谁在为我们掌灯(后记)
女性文学景观与文本批评
郭淑梅
前言
在中国,经过30多年的学科努力,女性文学批评已跻身于当代文论的学术前沿,成为一门显学。女性文学批评的著述从选题内容涉猎范围之广跨越空间之大,操持的理论资源之丰富体系之开放,构成了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空前浩荡的文化景观。但是,就今天来说已跃升到一个相对独立境地、具有自由精神和学术品格的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的道路仍然是漫长的。
毋庸讳言,30多年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其理论资源主要来自西方女性主义。1986年,西蒙·波伏瓦的《第二性——女人》对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冲击具有划时代的“开窗”意义。“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为异常活跃的中国学术界平添了一道新锐风景。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再次引发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各学科领域呈现出一种互相交融的全方位的女性学研究。在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操持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话语的研究者在“女权”二字引起的负面争议和包括女作家在内的排拒中小心行船,所陷入的矛盾尴尬的学术滞着期得以冰释,学术热潮喷涌而至。
许多大学研究机构设立女性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女性讲坛,招收女性文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而国家社科基金设专题立项研究女性文学,教育部立项编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女性文学教程》(主编乔以钢、林丹娅),女性文学在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面貌日渐清晰起来,不再是凌空蹈虚的学术争论,而是形成了具有一定的理论资源、研究对象、学术目标的学科体系。回过头来,寻找当年的出发,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女性文本研究,是建构中国女性文学与文化的必经之路。中国当代女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确立了法律上与男性平等的身份,享受着欧美国家的女性经过若干年奔走呼号至今也没能完全获得的政治权利。可在文化层面,也就是在长期形成的尊与卑、贵与贱、大与小的价值取向里,女性仍然不能获得一种相对公允的人生待遇,至今还处于传统的男权中心文化的覆盖之下。这种微妙的人生处境,就是导致许多从事研究的女性从切身感受出发,关注甚而投身于女性文学研究中,进而将批判的目光投向传统的男权中心文化。
在学术视野内展开的理论研讨,更多地出于学术立场建构的策略需要。然而,在内心或更深层次的潜意识里,女性文学研究者尤其是女性研究者的初衷还有一种来自心灵的需要,即通过研究女性文本,潜入女性精神世界,体验女性族群的命运感和飞翔的自由境界,从而抵达女性精神成长的彼岸。正如萧红那段著名的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渴望飞翔也就是渴望自由的内心冲动,使操持了话语权的女作家,不管多少个世纪,都会穿越时空,与我们展开精神对话。女性文本的可贵之处在于,女性的声音和身影永远等在那里!
选择女性文本批评,除了上述情形,对我来说,还有两点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关于批评的定位。批评与作家作品之间因为误读、过度阐释等因素而产生的矛盾分歧,一直影响着批评与作家之间的互动。其结果是当批评进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未来之星”选拔活动试卷(四、五年级).pdf VIP
-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pdf VIP
- 金融英语翻译 Chapter 15 应收款项.pptx VIP
- 烟草法律知识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pdf VIP
- 三年级上册 劳动教案.pdf VIP
- DB12T 775-2018 防雷装置检测业务规范.docx VIP
-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几何动态问题(专项训练).pdf VIP
- 觉醒年代人物小传800字.doc VIP
- [通力KONE电梯资料]CTP-07.30.S2A_安全钳.pdf VIP
- 【名校课堂】九年级数学下册 28.1 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第1课时)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