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炼油厂废水的再生技术与应用
0 前言
炼油厂废水是原油炼制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废水,对环境的危害大。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炼油厂大多采用老三套工艺处理此类废水,外排水基本可 以达标。国外炼油厂的吨油耗水量和产生的废水量均很少,废水一般采用三级处理,外排水的污染物浓度很低,废水的回用率高[1~2]。国内炼油厂废水回用的 探索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坚持下去。90年代以后,我国的缺水矛盾突出,节水和废水回用成为人们的共识,废水回用的研究和应 用也日益广泛。
炼油废水的再生常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深度处理方法,其中膜分离、高级氧化技术和生物深度处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炼油废水的脱油、 去除悬浮物或者除盐[4~5];高级氧化技术中臭氧氧化在炼油废水回用中的应用较多,而电化学、光化学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6];生物深度处理具有除污 染效率高、运行可靠、费用低等优点,能够获得良好的再生水[7~9]。还有研究者将达标外排水直接回用于循环水系统,利用药剂来达到控制结垢、腐蚀和杀生 的目的[10~12]。
从炼油厂废水回用的现状看,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污染物去除不彻底、除污染的种类单一、对循环水系统的影响大等,因此,开发简单适用、高效可靠的废水再 生工艺或技术仍然十分必要和迫切。项目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完成了相关工艺的小试和现场中试,生产性废水回用处理装置也已进入应用阶段,总出水回用到了循 环冷却水、办公和生活杂用等领域。
1 炼油厂废水回用处理的试验研究
1.1 外排水的水质状况
中试在大港石化公司废水处理场进行,试验用水为该废水处理场的外排水。主要水质指标如下:COD 80~140 mg/L,BOD 4.36~48.7 mg/L,NH3-N 6.91~77.65 mg/L,油一般低于10 mg/L,SS 52.3~92.9 mg/L,硫化物、酚低于1 mg/L,外排水的颜色呈暗红色。
1.2 工艺流程及试验装置
1.2.1 工艺流程
分别建小试和中试装置各1套。中试装置为研究的主体;小试装置作为补充试验用。中试的技术路线如下:外排水→悬浮载体生物氧化深度处理→絮凝沉淀→石英砂过滤→臭氧部分氧化→生物活性炭处理→消毒→清水回用。
1.2.2 主要试验装置
(1)生物深度处理装置:共有2套,高为1.8 m,有效体积分别为5.95 m3和4.95 m3 ,采用穿孔管曝气方式。放置悬浮载体,两个处理池可串联或并联使用。悬浮载体呈短圆柱状,直径为5 cm,高5 cm,由翼片和套环组成,密度与水接近,可自由浮动于池内不同位置,比表面积达230 m2/m3。
(2)沉淀池:1个。前段用钢板隔成絮凝反应区,絮凝剂采用无机高分子药剂聚双酸铝铁(P AF SC);中段为固液分离区,后段被隔成清水区,兼作提升泵的吸水井。
(3)砂滤柱:直径0.71 m,高3.15 m,放置石英砂,粒径为0.9~2 mm,采用气水反冲洗方式。
(4)臭氧发生器的产量为3~5 g O3/h,臭氧与废水的接触采用鼓泡混合方式。
(5)活性炭柱为钢结构,直径0.82 m,高2.65 m,放入不定形活性炭。活性炭属于煤质炭,碘值和亚甲蓝值都很高。
1.3 试验系统的处理效果
悬浮载体生物氧化工艺是一种新型水处理工艺,在固定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既有生物流化床的优点,也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管理和运行十分方便。处理装置投加填料后经过4周左右(水温20 ℃上下)就可培养出良好的生物膜,进入正常的试验阶段。
1.3.1 主要污染物的去除
试验系统连续稳定运行7个月,总进水和总出水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见表1。
表1 中试装置的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200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COD(mg/L) 进水 65.2 61.4 69.1 109.3 140.1 122.9 118.8 出水 19.2 11.9 38.3 28.4 39.4 28.8 38.7 BOD(mg/L) 进水 15.4 15.3 11.1 11.8 20.5 17.4 17.4 出水 3.47 4.5 3.61 3.49 5.97 3.65 2.8 NH3-N(mg/L) 进水 18.3 8.49 2.6 9.0 56.5 23.8 29.9 出水 5.65 1.77 0.66 6.42 36.0 10.7 13.4 油(mg/L) 进水 1.8 2.3 2.1 3.3 2.6 5.0 1.7 出水 0.2 0.56 0.94 0.66 0.23 0.63 0.38 SS(mg/L) 进水 39.3 57.9 38.2 5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课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课时1+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VIP
- 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项目.pptx VIP
-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品作文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习作:变形记.ppt VIP
- 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pptx VIP
- 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方案.pptx VIP
- 2025年法考客观题真题回忆版(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中职思想政治统编教材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仿生物电刺激基础知识-常用治疗方案-仿生物电刺激技术在女性不孕症的临床应用.pptx
- 某砖厂泡沫混凝土砌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法考客观题真题考点汇总.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