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群体结构 20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植物生理专家尼启波罗维奇认为:禾本科作物的最大LAI极限为4,超过4则会减产。 我国1980年以前种植品种多为平展型号,最大LAI一般为3.5。 1980年以后开始种植紧凑型品种,最大LAI超过4,达到5甚至6。 最大LAI与品种特性有关 理想的LAI分布特征 苗期能迅速形成较大的叶面积 尽可能提高最大LAI 达到最大LAI后能稳定较长时间 后期LAI衰降缓慢 实际生产情况 低密度条件:前期LAI过小,最大LAI偏低但稳定时间长,后期下降缓慢。 高密度条件:前期可迅速达到较高的LAI,最大LAI较高但稳定时间短,后期下降快。 高产条件如何延缓后期迅速衰亡至关重要。 二)光合势(Leaf Area Duration, LAD) 概念:某一生长阶段单位绿叶面积的累积工作时间(平方米·日) 计算:LAD=(L1+L2)÷2×t 意义:对绿叶面积大小及其光合作用时间的综合衡量指标 较高的LAD意味着较强的光合作用 A例:40m2绿叶面积累积工作20天,LAD=40×20=800m2 ·日 B例:35m2绿叶面积累积工作25天,LAD=35×25=875m2 ·日 三)净同化率 概念:单位绿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同化产物量(克/平方米/日) 意义:对光合作用和呼吸消耗的综合衡量指标 较高的净同化率意味着较强的同化产物积累能力。 四)生物产量 概念:某一生育时期所积累的同化产物量(公斤) 计算:生物产量=光合势×净同化率 二、玉米群体的密度效应 三、玉米群体整齐度(Coefficient of Uniformity) 概念:玉米群体内个体性状间均匀一致性程度 计算:1/cv =X/S 性状:任何可以计量的性状,如株高、穗位、穗长、叶面积、穗粒数、粒重、籽粒产量等 意义:衡量玉米群体内植株生长发育差异性的指标 2. 玉米群体整齐度对产量的影响 成熟期植株整齐度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87** 成熟期植株整齐度与苗期植株整齐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玉米的大、小苗现象比较普遍 套种玉米苗期出现的弱苗到成熟时有1/3成为空株,结实植株产量降低55%~80%,即弱苗的生产能力只有正常植株的13% ~ 30% (北京市农科院) 弱苗的倒伏率比正常植株高25% ~ 60% 苗期对小苗、弱苗进行偏管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常鸿) 3. 几点启示 弱苗对产量影响较大,生产上应当尽量减少弱苗 苗期整齐度对产量影响较大,应量提高苗期整齐度 对弱苗偏管没有太大作用,应尽量提高播种质量 4. 影响整齐度的因素 种子:种子大小不一易造成出苗不整齐,种子不纯易形成小苗、弱苗。提倡分级播种。 土壤水分:特别是土壤水分不均匀 土壤整地质量:高低不平、松紧不一 播深:播深不均匀造成出苗不一致,特别是人工点播玉米。 四、合理密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产条件、品种特性以及生产目的来合理安排适宜的种植密度 合理密植原则 平展型品种宜稀、紧凑型品种宜密 生育期长的品种宜稀、生育期短的品种宜密 大穗型品种宜稀、小穗型品种宜密 高秆品种宜稀、矮秆品种宜密 瘦地宜稀、肥地宜密 旱地宜稀、水浇地宜密 热量不足地区宜稀、热量充足地区宜密 不同类型品种的密植范围 平展型品种:3000~3800株/亩 半紧凑型品种:3500~ 4500株/亩 紧凑型品种:4000~ 5000株/亩 五、种植方式 平作:全部种植玉米 连作:连年种植玉米(春玉米区) 间作:小麦—玉米、玉米—大豆、玉米—马铃薯 套作:小麦—玉米、棉花—玉米 混作:玉米—豌豆、玉米—高粱 2. 株行距配置 等行距种植:50~60cm(1.8 ~ 2尺) 大小行种植:窄行40cm、宽行80cm 一般生产条件下用等行距种植 高密度(高产)条件下用大小行种植具有一定增产作用 1. 种植方式 * * 第五节 玉米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 一) 叶面积系数(LAI) 1. 种植密度与穗数 (王庆成等1998 ) 2. 种植密度与穗粒数 (王庆成等1998 ) (杨世民等2000 ) (杨世民等2000 ) 3. 种植密度与千粒重 (杨世民2000) 4. 种植密度与生物产量 (王庆成等1998 ) (杨世民等2000 ) (王庆成等1998 ) 5. 种植密度与籽粒产量 (王庆成等1998 ) 1. 基本概念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docx VIP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pptx VIP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指南(2025)解读 (1)PPT课件.pptx VIP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指南(2025)》解读(1)PPT课件.pptx VIP
- SGT756国电南自保护培训全解.ppt VIP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市政工程定额章节说明).pdf VIP
- 盘扣模板支撑体系技术交底(二级).docx VIP
- 精创温控器EK-3010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外墙涂料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舰艇操纵与避碰》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