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疾病与营养的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 临床营养学 第一章 疾病与营养 第一节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类是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大分子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之中。用离心法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它们是脂类在血中运输的功能单位。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之间呈负相关。 (二)高脂蛋白血症 因血浆中的脂类是与蛋白质结合存在,认为用高脂蛋白血症这个名称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脂类代谢失常情况。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 二、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其中脂肪酸的组成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血胆固醇水平;长链脂肪酸有使血脂升高的作用;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且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 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n-3系列中的EPA(C20 :5)和DHA(C22 :6),具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反式脂肪酸不仅与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还引起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都观察到膳食胆固醇可影响血中胆固醇水平,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磷脂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减少,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三、膳食热能、碳水化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当人体长期摄入的热能超过消耗时,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组织,形成肥胖。肥胖者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 膳食中碳水化物摄如过多,除引起肥胖外,还可直接诱发高脂血症。 四、膳食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实验证明,动物性蛋白质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性蛋白质明显。而植物大豆蛋白质则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 五、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维生素E能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 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具有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 维生素C参与胆固醇代谢形成胆酸的羟化反 应,使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 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泛酸、维生素A 和胡萝卜素等,在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 水平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六、膳食纤维与动脉粥样硬化 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 七、无机盐、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镁和钙 镁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血 流和保护心机细胞完整性的功能。动物缺钙 可引起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二)铬和硒 铬是人体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 缺乏可引起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清胆 固醇增加,动脉受损。缺硒可引起心肌损 害,促进冠心病的发展。 (三)钠 钠被认为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高血压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八、其他因素 大量饮酒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饮茶 有降低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抑制血小板凝 集。大蒜和洋葱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提高 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香菇和木耳都有降低 血胆固醇的作用。 九、膳食调整和控制原则 ①控制总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②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③多吃植物性蛋 白质,少吃甜食。④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和 维生素的摄入。⑤饮食易清淡、少盐。⑥适 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少饮酒。 第二节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一、糖尿病诊断和分型 (一)诊断标准 成人正常空腹血糖值为3.9~6.0mmol/L,餐 后2小时血糖值 7.8mmol/L。 (二)分型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提出的糖尿 病分型标准,糖尿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 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及非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其他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一)患病率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1998年在(中国糖尿病流 行特点研究)中报道,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3.21%, 耐糖量降低的标化患病率为4.76%。糖尿病发病正呈 增高趋势,目前在农村地区的患病率比城市的增长 速度更快。 (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饮食因素,能量、脂肪摄入过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过少。②生理病理因素。③社会环境因素。④遗传因素。 三、糖尿病的

文档评论(0)

考试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