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生仪礼
人生仪礼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龄和生理变化,而且是在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生育、家庭、宗教等社会制度对个人的地位规定和角色认可,也是一定文化规范对他进行人格塑造的要求。因此,人生仪礼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和阶段性标志。比如一个小孩满月的时候,生育孩子的家庭要遍请宾客,不只是庆贺孩子的诞生,更是小孩子与家里的宾朋相见,让他被亲戚接纳而融入社会的契机。
人生仪礼的范围大致包括:
求子习俗
生育习俗
成年礼
婚姻习俗
寿诞习俗
丧葬习俗
求子习俗
由旁人送子求子习俗中还有一类常见的形式是由亲人或特殊人物向盼望得子的家庭及妇女本人作出象征性的“送子”举动。首先是送去某种事物,据说妇女吃了可以很快受孕,如贵州中秋节有偷瓜送子的风俗。其次是送去带有多子多孙意义的某些吉祥物,常见的的有“孩儿灯”、“麒麟送子图”、用口袋装好的百谷、瓜果等。
性生殖崇拜与性行为模仿巫术,即在某种神圣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对某种生殖象征物加以祭拜和进行交媾行为的模仿。如我不少地方都有的投石求子的习俗,就是让求子的妇女往深山中的石洞丢石子,传说丢中即会受孕,把洞口看作是产生婴儿的阴门。
生育习俗
“育”是指妇女从受孕到生产的过程,这段时间,妇女被看作是一个非常的社会成员,她在社会中出现要遵守各种各样的禁忌和礼仪。较常见的孕妇禁忌有:不许吃公鸡、螃蟹、兔肉等不利于孕妇和胎儿的食品,不许到婚礼的场合接见新娘。怀孕期间,特别是临近生产的时候,娘家会赠送婴儿用品给女儿,叫作“催生担”。
“生”的民俗一方面是指在分娩的时候,孕妇的生育方式,如山东黄县一带多让产妇坐在盆上生谓之“临盆”,在蒙阴等地多在床前铺上麦杆和谷草谓之“落草”;另一方面是指孩子诞生以后各种礼仪,包括生命降生仪式:“洗三”,进入人群仪式:“满月”,预卜前程的仪式:“周岁”。
“洗三”是中国汉族一般是在婴儿出生之后第三天举行的庆贺仪式,也叫做“三朝”。在北方给婴儿实行“洗三”时多用艾叶、花椒等,由老年妇女为婴儿擦身,认为这样做可以去掉胎气。有的地方边洗还要边唱喜歌,预祝他长大成人之后能够读书做官,出人头地。
“满月”产妇在生产后的一个月内不能做事,不能出门,叫做“坐月子”,这期间婴儿不能被抱出户。到了一个月,婴儿已经可以适应了离开母亲的环境,所以在婴儿满月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会为他举行庆贺仪式,许多亲友都来参加宴会,并且由舅舅主持剃掉胎发,然后抱着他走街串巷见见街坊邻居,据说这样可以使婴儿将来不怕生人。
“周岁”除了的宴请的宾客之外,这一天特别举行检验小孩子天赋和卜侧未来的前途的“抓周”仪式。孩子的身边摆放着各种物品,任由孩子抓取,以判断孩子未来的志趣。关于这个仪式《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段中提到宝玉“抓周”的情节。
成年礼
在世界上许多原始民族中,成年礼是一个人由个体走向社会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有的过程十分隆重而且带有考验的性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成年礼仪还有比较明显的保留。
传统社会中,汉族人的成年礼一般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在男子二十岁时,由主持仪式者为男子戴三次帽子,称为“三加”,分别为“缁布冠”(布做的帽子)、“皮弁”(皮做的帽子)、“爵弁”(据说是没有上綖的冕,色似雀头赤而微黑,用于祭祀)象征冠者从此有了治人的权利、服兵役的义务和参加祭祀活动的资格。传统冠礼中还有“命字”,即由嘉宾为冠者取新的字号,冠者从此有了新的名字。
女子在十五岁时要行笄礼,但是规模比冠礼要小得多。主要是由女性家长为行笄礼者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
这种传统意义的成年礼在现在民间,大多已与婚礼或幼子养育习俗相结合。
婚姻习俗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制度。婚姻作为民俗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婚姻的形态和婚姻仪礼两个方面。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婚姻呈现多样性,最为普遍的形态是“一夫一妻”,这种婚姻制度形成得很早,但是这只是针对妇女而不是针对男子,同时,这种婚姻基础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后一般是女子从夫,居于男方家中。
除开“一夫一妻”的婚姻形态中国的传统社会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婚姻形态:如抢婚,这一习俗十分古远,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已经存在,氏族成员之间不许通婚,为了保证繁衍,一个氏族的男子就不得不在天色渐晚的黄昏去偷袭别的氏族,抢走他们的女子做为结婚的对象,所以汉字中“婚”实际上是由“昏”演化而来。今天还有一些僻远或贫穷的地区还存在抢婚这一种婚姻形态。还有童养婚、指腹婚、冥婚、入赘婚、转房婚、典妻、不落夫家、表亲婚。
许多人对于童养婚、指腹婚、冥婚、入赘婚、表亲婚比较熟悉,所以在此只介绍一下转房婚、典妻和不落夫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