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山煤矿“11.28”事故汇报20050926(zhq).pptVIP

陈家山煤矿“11.28”事故汇报20050926(zhq).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家山煤矿“11.28”事故汇报20050926(zhq).ppt

陈家山煤矿“11.28”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直接原因分析认定报告 事故摘要 1.事故时间:2004年11月28日7时6分。 2.事故类别:瓦斯爆炸。 3.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4.爆源点 :陈家山煤矿415综放工作面下隅角支架尾梁后侧区域。 5.直接原因: (1)瓦斯积聚原因: 位于415工作面顶部的1#联络巷与高位巷连接处12月24日8点班封闭,造成1#联络巷靠工作面运顺侧为盲巷,形成瓦斯积聚并通过与运顺连接的交叉口及周围裂隙不断涌入工作面下隅角支架尾梁后侧区域,由于1#支架处28日6时冒顶增大裂隙,进一步增加了瓦斯涌出,使该区域瓦斯积聚并达到爆炸界限; (2)点火源: 在下隅角靠采空区侧进行强制放顶放炮时引爆瓦斯。 事故调查工作安排 技术组和专家组分三个阶段进行调查分析。 第一阶段:2004年11月29日至12月12日 查阅有关资料,访问有关人员,依据救护队现场勘察报告等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二阶段:2005年8月8日至8月13日 两次下井现场勘察;据勘察资料、抢险救灾补充资料、进一步询问当事人、查阅资料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充分讨论,形成认定报告初稿。 第三阶段:2005年9月13日至9月16日 于2005年9月13日再次到铜川,分组听取各类人员反映意见进一步核定事故直接原因 1 矿井概况 1)基本概况 陈家山矿隶属于陕西省铜川矿务局,属国有企业。 走 向:5.5km 倾 斜:3.7km 面 积:20.4km2 可采储量:150Mt 设计能力:1.50Mt 服务年限:约70年 1997年核定生产能力:1.5Mt 2004年申报生产能力:2.41Mt 2)采掘基本情况 开拓方式:平硐与斜井开拓 开采方法: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 顶板管理:全部垮落法 开采采区:四采区,一矿一面的集约化开采模式 采掘布置:415综采队;三个综掘队、两个炮掘队,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100%和75.7%。 3)通风基本情况 全矿通风系统 :8进1回、采区分区抽出式通风方式(见通风系统示意)。 全矿风量分配 :见风量分配图 415工作面系统 运顺进风量 :920 m3/min,CH4 0.1% 灌浆巷进风量 :1400 m3/min 1号联络巷风量:120 m3/min 回顺风量 : 860 m3/min,CH40.68%,排瓦斯量5.85 m3/min; 高位巷风量 :1350 m3/min,CH4 1.8%,排瓦斯量23.67 m3/min 4)瓦斯治理基本情况(煤、气、油共生) 2004年矿井瓦斯申报鉴定结果:属高瓦斯矿井 矿井绝对涌出量:107.61m3/min 矿井相对涌出量:20.44m3/t.d 415工作面系统 风排瓦斯量:29.52 m3/min 瓦斯抽放量:20.25 m3/min 总 涌 出 量:49.77 m3/min 瓦斯抽放率:40.69% 瓦斯抽放系统:3套独立 瓦斯抽放方法:走向长钻孔煤层瓦斯预抽、倾斜顺煤层钻孔预抽、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灌浆巷采空区高冒带钻孔卸压抽放等综合抽放方法。 5)矿井防灭火及防尘情况 煤层自燃状况:易自燃煤层,发火期3-6个月,最短发火期24天; 煤尘爆炸指数:35.42%。 防灭火措施 :灌浆、汽雾阻化、堵漏风、注氮气、注凝胶等综合防灭火措施 防灭火系统 :灌浆、阻化剂、注氮和注凝胶系统。 防尘措施 :高压水喷雾洒水降尘。 防尘设施 :25个转载点喷雾装置,22个净化水幕,10处隔爆设施(水袋)。 6)矿井监测监控 监测系统型号 :KJ66监测监控系统 全矿传感器个数:50个 瓦斯传感器个数:25个 风机开停传感器:10个 风门开关传感器:4个 CO传感器 :2个 温度传感器 :3个 风速传感器 :5个 负压传感器 :1个 415传感器布置 :见图 束管监测系统 :KSS-200型 415工作面监测系统传感器布置 2 事故发生经过 2004年11月23日10:20~10:30 415上隅角起爆松动顶煤,上隅角采空区发生瓦斯爆燃,83#~89#架后溜槽处发现明火,并有大量青烟。 2004年11月24日 12:10上隅角再次发生瓦斯爆燃,工作面烟雾很大。12:14发现53#架的尾梁下部着火,采用洒水灭火,12:36明火扑灭 ;决定只割煤不放顶煤,加快推进速度 。 2004年11月28日07时10分 井下四泵房安检员韩朝云汇报听到爆炸声、巷道烟雾大,安子沟抽放泵站电话汇报,安子沟风井防爆门被摧毁,有黑烟冒出;事故死亡166人,受伤45人(见图) 。 2004年12月2日 3:25、6:15

文档评论(0)

caijie1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