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实践
吉春华
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的确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它对实现农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及促进农村平安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业产业化,农民收入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加强优势特色原料基地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支持发展特殊教育。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南大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03公里,国土面积143.09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71户5116人,境内居住着彝、汉、傈僳、白和回等民族,其中彝族4343人,占总人口的85%,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全乡耕地面积8291亩,其中水田1147亩、旱地7144亩。??????? 80年代初,鸡街乡经济社会发展缓慢。1978年粮食总产68.75万公斤,人均占有粮不足160公斤,吃的是杂粮。穿的是补了又补的“的确良”中山装,脚穿布鞋和草鞋,80%以上的百姓均穿着单衣过冬占。用明子、火把和马灯照明,煤油也要凭票购买,住的是草房和土木房,外出靠步行,物资运输靠马帮驮队,缺医少药,大多数患疾病的都早早过世。全乡文化水平初中以上的不超过10%。到乡的信件邮递时间长达半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鸡街引来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发展和变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彝乡儿女努力拼搏,奋斗不息,全乡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做好以核桃、烤烟、红花、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文章,移民搬迁、农田水利和集镇拓展项目带动式基础设施建设文章和航运码头拉动式产业链发展文章;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新的突破;着力打好小湾机遇牌、民族文化牌、扶贫攻坚牌、热区资源牌和区位优势牌,即:做好三篇文章、实现一个突破、打好五张牌的“三一五”发展思路,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60年来的艰苦奋斗,全乡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政治、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2008年,全乡生产总值达2385万元是1978年13.41万元的178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65.7万元和106.7万元是1978年1.3万元和0.97万元的127和1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088元是1978年13.8元的151倍。全乡拥有微耕机达108台,粮食播种面积为8600亩,粮食总产量为2737吨,是1978年的4倍,人均占有粮食539公斤,是1978年的3.4倍。在发展烤烟、核桃、黄果、橘子、香橼、佛手柑等传统经济林果的同时,着力培育葡萄、枇杷、其中红花产业红花种植面积达3500亩,总产6.2万公斤,花农总收入180万元;与云南神宇公司达成13.2万亩的生物质能源(膏桐)种植项目,野生菌、橄榄、中药材等自然资源采摘收入达93万元,成为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全乡累计投资8600多万元,实施了大批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广大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发生了质的飞跃。???????? 加大小集镇建设,1985年实现乡政府机关的搬迁新建,为打造“两州四县”人流、物流集散地举行了奠基礼,先后实施完成了街道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和集镇供排水改造工程,增设了专用消防管道、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也同步建设到位,饭店、旅社、百货商店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品琳琅满目,交易公平、井然有序。北片区开发、街道延伸等小集镇建设面积达0.12平方公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积极推进交通建设。在1980年、1982年和1987年打通鸡街至江桥、龙街、龙潭毛路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路面等级改造,全乡拥有县乡弹石路28公里,乡村四级路44公里,村组公路56公里,乡村组通路率达96%,与此同时,交通工具不断发展壮大,拥有专线班车4辆对开,各种农用机车、货车107辆、摩托车946辆,现在人们出行州府和县城只需3.5小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物资运输等交通条件有了切实的保障。????????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674亩,恢复农田910亩,坡改梯3400亩;完成机关人饮等人畜饮水工程21件,大爱地等水塘扩建工程14件,新建三面光引水渠27条,小水窖2028个,防洪挡墙、钢筋笼4176立方米,疏浚河道1800米,新增蓄水能力6.5万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2750亩,改善灌溉面积425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平方公里,解决3600人5700头牲畜的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农村水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为粮食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