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两种文化”的融合对未来科技走向的启示.ppt

“两种文化”的融合对未来科技走向的启示.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种文化”的融合对未来科技走向的启示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科学技术随着自身社会功能的日益彰显,在相当程度上掌控了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话语权。 2. 科技活动因为工具理性的泛滥而遮蔽了本身的存在价值,从而变成一匹没有头脑的“莽兽”,它威力无比,甚至威胁到其主人——人类的生存。 3.这不是科技本身的迷狂,而是创造和使用科技的人的迷狂,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迷狂。要使科技回归理性,真正成为人类造福的手段与工具,就需要重塑科学发展的文化模式,确立“两种文化融合”下的科技发展新思路。 二、科学的“祛魅”与人类生存困境 从牛顿时代以来,科学的迅猛发展及其创造的奇迹一直为人们所叹服,甚至造成了科学包含着人类文明最进步因素的幻象,而科学对自然和人文的“祛魅”功能也因此得到了极力追捧。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恩斯特?卡西尔曾经指出:“在我们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被看成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是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主题。” 二、科学的“祛魅”与人类生存困境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J. D. Bernal )也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物质科学在事实上也解决不了普遍富裕和幸福的问题。战争、金融混乱、千百万人所需要的产品被人甘心情愿地毁掉、普遍的营养不良现象、比历史上的任何战争都更可怕的未来战争的威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描绘现代科学成果时必须指出的现象。所以无怪乎科学家们自己也越来越不相信科学发展本身会自然而然地使世界变好一点了。” 二、科学的“祛魅”与人类生存困境 科技造成的直接灾难 爱因斯坦说:“在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在和平时期,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 直接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破坏了生态平衡。 其二,污染了自然环境。 其三,过度消耗了不可再生能源。 其四,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网络犯罪。 二、科学的“祛魅”与人类生存困境 科技对人的异化 其一,自然的生物物种意义上人的异化问题。 其二,社会学意义上人的异化问题。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挑战了传统意义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的人的本质。在埃德·里吉斯 看来:“机器人将具有同人一样的技能和动作事实上……从各种实际用途来看,这个‘机器人’就是人……所有人类能干的事,这个人造替代物都能干。所以,如果你不想把它叫做人,只能使你自己显得很反常”。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库赛(Herbert Marcuse)说:“技术的解放力量转而成了解放的桎梏。” 一语道出了人类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矛盾。 三、“两种文化”的提出与科学的“返魅” “两种文化”的提出与发展 在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冲突的背景下,C.P.斯诺(C.P.Snow)提出的“两种文化” 。在斯诺看来,人文学者和科学家之间存在着“文化裂隙”,即各自代表的文化之间的分裂。具体而言,两种文化的分裂是指:由于教育背景、知识背景、历史传统、哲学倾向和工作方式诸多的不同,存有两个文化群体即科学家群体和人文学者群体之间相互不理解、不交往,久而久之,或者大家老死不相往来,相安无事,或者相互瞧不起、相互攻击。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批评家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coby)在其著作《最后的知识分子》中,讨论了为什么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在美国社会呈现逐渐减少的倾向。 美国科学家约翰·布罗克曼(John Brockman)在《第三种文化》中认为,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大多数都是人文、社会科学出身,而他们所发挥的功能今天已为科学家所取代。 三、“两种文化”的提出与科学的“返魅” “索卡尔事件” “索卡尔事件” 是知识界出现了怀疑科学技术价值的相对主义思潮的标志性事件,它引发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大论战,显示出“两种文化”因为互相误读而造成的裂隙与困境。 1996年,美国纽约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Alan Sokal)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递交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在这篇文章中,他故意制造了一些常识性的科学错误,目的是检验《社会文本》编辑们在学术上的诚实性。结果是5位主编都没有发现这些错误,也没能识别索卡尔在编辑们所信奉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之间有意捏造的“联系”,经主编们一致通过后文章被发表,引起了知识界的一场轰动。 三、“两种文化”的提出与科学的“返魅” “索卡尔事件”的

文档评论(0)

PPT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