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模型介绍-系统集成.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IM模型介绍-系统集成.doc

系统集成框架方案 引言 电网自动化系统发展迄今已经经历三代:20世纪70年代基于专用计算机和专用操作系统的SCADA系统可以称为第一代,80年代基于通用计算机的EMS系统称为第二代,90年代基于RISC/UNIX的开放式分布式EMS/DMS系统称为第三代,第三代系统已经发展了近10年。形成了EMS、调度生产管理、电费计量、配电网自动化、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等,这些系统是根据实际生产和管理的需要而提出来的。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关生产厂家推出了各种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系统,这些系统已经和正在电力生产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实际情况是在同一个电力局,往往并存好几个由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这些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不同的数据库技术、不同的通信规约和不同的信息表达界面支持工具,完成各自定义的功能,然而系统与系统之间不能很好的互联,离真正的开放系统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网络协议互不兼容 由于各个电力应用程序往往是由不同的开发商分别研制开发的,大多数采用各自的通讯协议,互不兼容。这样使得各个系统通信问题复杂化,下一级系统要无条件地满足上一级系统要求,就要做大量而频繁地协议转换工作,很难实现各个子系统地相互通信。 管理信息不能互通 在同一级的系统中,这些分离的子系统分别负责系统中的不同的功能内容,它们互相之间几乎没有信息交换,这给全系统综合应用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前置机线路出现故障时,只能通过前置机画面监视,很难将信息反映到一些电力的高级应用上,从而使之发生错误,影响生产。 缺乏对整个网络的综合管理 各个子系统在物理上互相连接,在功能上相互依赖。但目前缺乏对整个电力应用的综合管理系统,不能实现在较高的层次上的电力系统综合应用,从而使电力应用的水平受到制约。例如,数据库格式不统一,各个子系统按照自己的数据格式进行数据处理,造成数据库资源浪费。 管理内容庞杂、操作界面多样 不同时期建立、不同厂商开发、未遵循统一标准的各种各样的子系统必然拥有形式多种多样的操作界面、具有千差万别的管理功能。这种局面给电力应用系统的集中和一体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如果基于现有的系统来进行集成,则会形成以下的一个蜘蛛网图系统,随着系统的越来越多,各个系统间的关联,也会越来越复杂,只要其中一个系统发生变化,别的系统也必须跟着更改系统。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第四代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条件如INTERNET技术、面向对象技术、数据库技术、JAVA技术、中间件技术、多代理技术、厂站自动化技术、安全防护技术、电力市场运营技术等已经具备,新一代自动化系统将在新的世纪正式启动。新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软件结构如图一所示,系统将各部件封装成对象,依次插在这个“接口体系”上,任何一个系统的变化,只要它遵循接口体系,则另外的系统就不需要有任何变化。 在用以上方式实现的系统中,可以集成不同厂家、运行于不同的计算机平台、采用不同语言实现的各种应用对象,并且这些应用对象可以很方便地拆卸和更换地。集成系统是个松耦合地系统,它改变了以往系统以数据库为中心,所有数据由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地局面,数据可能分散在各个应用对象中,数据访问代理为客户提供数据访问地透明性,保证系统中各应用对象地“即插即用”。 本文以下部分所描述的电网集成系统完全基于各种国际标准,其中: 下图表征电力系统整体数据通信协议体系,该体系分为5个层次,涉及4个标准,相互无缝连接,比较简明。主站侧各应用系统应遵从IEC 61970系列标准(CIM/CIS);各系统之间的通信应通过电力企业综合总线(UIB)标准IEC61968系列;厂站内的站级通信总线和间隔级通信总线都应采用基于以太网的IEC61850系列标准;主站和厂站之间的通信可采用 IEC61850+系列标准。 图三表征电力系统在网络等条件完全成熟时的三层逻辑结构:公共信息模型层、公共通信映射层、公共应用接入层。核心是公共信息模型,以IEC61970系列的CIM为基础,吸收WG14定义的配电网络模型、WG10-12定义的变电站模型、WG07的定义的控制中心模型和发电厂模型、AH-WG05定义的电力市场模型等,统一描述,综合而成。公共通信映射的概念来自IEC61850系列的抽象通信映射,其根本目的是使统一的应用层数据帧能够映射到多种底层协议栈,对于专用实时数据通信,可通过极其简单的帧影射到底层的MMS、TCP/IP,以及WAN、LAN、专线;而对于非实时的信息交换,可通过XML文本文件的方式直接加载到底层和通过CORBA等中间件加载到底层;若需要在应用层进行安全加密,可插入相应功能模块。公共应用接入层提供标准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对于典型的客户/浏览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应用提供请求、应答服务原语;对于对等通信的基于连接方式,提供Open/Clo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