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外汇储备高增长对货币供给影响研究.docVIP

(繁体)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外汇储备高增长对货币供给影响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亞洲金融危機以後我國外匯儲備高 增長對貨幣供給的影響研究 吳志明 汪婷婷 朱曉華 (武漢大學商學院 湖南大學金融學院 湖南,長沙,410079) 摘要: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我國外匯儲備保持了高增長的勢頭。我國外匯儲備高增長的機理為:新的外匯儲備觀推動我國外匯儲備高增長,現行外匯管理體制是我國外匯儲備高增長的制度基礎,國際資本流入加速我國外匯儲備高增長。外匯占款成為我國中央銀行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管道。1999-2004年我國基礎貨幣供應量與外匯占款之間存在協整關係。需要採取相關措施大力推進我國本外幣政策的協調。 關鍵字:亞洲金融危機;外匯儲備;高增長;貨幣供給;影響 引言 1997—1998年間,發軔于泰國的金融危機席捲整個東亞地區,危機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遭受了沉重打擊:金融資產大幅縮水、經濟倒退、社會動盪。亞洲金融危機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道分水嶺,傳統的國家安全觀由此發生質變,國家安全由領土安全向經濟安全和金融安全延伸。人們發現,金融危機的進程往往伴隨著外匯儲備的銳減。儘管對外匯儲備抵禦金融危機的作用還存在爭議,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包括中國在內,東亞地區的外匯儲備卻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這是整個東亞地區近年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獨特現象。從我國來看,自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總體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見表1)。考慮到1994年143.5%的高增長率是因為基數低,2004年27.6%的較低增長率是因為它只包括前3個季度的資料,若剔除這兩年的資料,則1994年以來的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在結構上近似兩頭高、中間低的馬鞍型(見圖1)。其中,1994年至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內,與外匯儲備增長相伴的是國內發出的我國外匯儲備過多的聲音。亞洲金融危機至2004年第三季度時期內,因受金融危機的滯後影響,1999至2001年我國外匯儲備增幅較小,2002至2004年第三季度,外匯儲備又恢復了強勁增長的勢頭。金融危機之前,快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已然對貨幣供給造成影響,金融危機後,我國外匯儲備高增長的機理是什麼?持續的外匯儲備高增長又會給我國貨幣供給產生怎樣的影響?本課題將運用協整方法對此進行實證分析,力圖對這一問題作一個清晰的解答。 表1 我國1993-2004年外匯儲備餘額 單位:億美元 年份 指標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a 外匯儲備餘額 211.99 516.20 735.97 1050.49 1398.90 1449.59 1546.75 1655.74 2121.65 2864.07 4032.51 5145.38 環比增長率% - 143.5 42.58 42.74 33.17 3.62 6.70 7.01 28.14 34.99 40.8 (56.51b) 27.6 注釋:a.2004年為第三季度資料。 b.加入向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注資的450億美元後計算出的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 一、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我國外匯儲備的高增長機理 (一)新的外匯儲備觀推動我國外匯儲備高增長 一般認為,持有外匯儲備可發揮以下作用:彌補國際收支赤字;干預外匯市場,維持本幣匯率穩定;增強對本幣的信心。長期以來,理論界主要關注外匯儲備的國際清償能力,因此,彌補國際收支赤字和維持本幣匯率穩定被置於外匯儲備功能的首要地位。亞洲金融危機告訴我們,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國的外匯儲備都可能無法抵禦強大的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事實上,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外匯儲備的首要功能已然發生改變,在IMF對外匯儲備功能的新表述中,“增強對本幣的信心”被放在核心地位上,彌補國際收支赤字、維持本幣匯率穩定的功能退居其次。因此,在新的儲備觀下,外匯儲備從過去主要是拿來“用”的,過渡到現在則主要是給人“看”的。那麼,對於一國而言,需要持有多少外匯儲備不僅“夠用”,更要“耐看”呢?這或許是一個從理論和實踐上都很難回答的問題。在實踐中,一方面因為存在著“Machlup夫人的衣櫥理論”:貨幣當局對外匯儲備是“多多益善”, 他們願意看到儲備年復一年的增長;另一方面加之外匯儲備首要功能的悄然改變,我國外匯儲備保持持續增長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了。外匯儲備的增減規模以及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成為國內外金融界審視中國經濟穩定性以及衡量中國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調控能力的主要信心指標。 “城門失火”,雖然沒有“殃及池魚”,但發生在家門口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給我國上了一堂生動的風險預警課。當關於金融危機的種種記憶還歷歷在目時,與其他東亞國家一樣,我國體現出積累儲備作為抵禦將來危機的緩衝體的渴望也許並不奇怪。雖然持有儲備存在機會成本,

文档评论(0)

nnh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