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优化
1.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概述
发动机热管理(ETMS, Engin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是从系统整体角度,集成控制发动机的燃烧、增压与进排气、冷却系统和发动机舱等的传热,提高循环效率,减低热负荷,控制发动机部件高低温极限、温度分布及其规律变化,在提高发动机的冷却能力的同事,保持发动机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和可靠性。
应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技术,可以有效的将发动机中所涉及到的传热系统当作一个大的综合系统进行考虑并得到发动机各个热流系统的精确的边界参数,从而对各个热流系统的温度进行精确的控制,可以保证关键部件和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过程,减小冷却系统的尺寸和功率消耗,合理利用热能,降低废热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发动机热管理与传统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有着显著区别。从发动机冷却到发动机热管理,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管理、设计思想的突破。发动机热管理技术已成为发动机节能、降低排放、提高动力性、可靠性及发动机寿命的重要措施。
2.发动机热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外大公司对动力系统主要部件及热管理部件如散热器、中冷器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系统匹配已经综合考虑整车动力性、经济性、排放、乘坐舒适性、可靠性等,并做到了智能化管理。并且国外整车公司于发动机公司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而在国内将发动机热管理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考虑的比较少,这方面的工作基本局限于大学,整车企业和发动机企业只是刚开始,基本停留在冷却系统研究的初级阶段。主要还是对各子系统单独考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优化。整车和发动机企业缺乏合作研究,只是各自进行匹配,进行的工作也是基于冷却角度,不是热管理的角度,一般以要求发动机冷却系不过热为目的;只注重部件开发,不重视系统的匹配。没有能够意识到热管理系统对整车性能的影响,进而无法最合理的分配发动机所产出的能量,减少能量的无效损耗,将更多能量集中供给客车行驶;同时更好的控制发动机工作环境,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节温器功用是根据冷却水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改变水的循环范围,以调节冷却系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当发动机运转时,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信号得出的计算值对温度调节单元加载电压,循环1997年,美国Oakland大学的X-ZHOU和B.CAHLON等人引入带迟滞的延时差分方程来描述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却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并且给出了该模型数值解的算法。2002?2006年,美国Clemson大学John R.Wagner等人开展了发动机冷却系统智能节温器的研究。他们釆用伺服电机驱动齿轮和螺杆,然后再将螺杆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阀芯)的伸缩运动,从而实现对冷却液大小循环通道的切换。2009年,T.Mitchell等人比较了在暖机工况下4种不同类型的节温器布置方式对发动机冷却系统性能的影响。他们在釆用石蜡节温器、电动两通阀、电动三通阀和不安装节温器4种情况下分别进行了发动机暖机实验。他们的研究认为:釆用电动三通阀这种形式,在发动机暖机时间和燃油经济性方面的性能最好。2004年,清华大学罗建曦,张扬军等人分析了节温器对发动机动态性能的 影响,他们指出:节温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与系统延迟效应相互作用,导致发动机热系统动态特性复杂。当节温器延迟时间短、温度偏移量小、节温器振荡弱时, 发动机进口温度波动小,稳定所需时间短,调节效果好。
3.2热管理系统部件优化
冷却水套 冷却液流量、压力以及合理的流场分布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发动机通过水套将热传递给了冷却系统,水套设计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发动机冷却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合理的水套结构首先要保证水套壁厚的均匀性,壁面由于水套壁面厚度的不合理分布所造成的发动机某些区域热应力过大的情况发生;其次,要保证水套型腔的合理性,使得冷却液在水套中能够正常流动,不会出现流动的死角,造成发动机某些部位过热;除此之外要保证发动机各个部位的分水量要合理,发动机各气缸燃烧室的壁面温度尽量一致。改进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寻求合适的流场分布,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热负荷和热应力,防止发动机部件损坏,提高发动机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发动机功率及燃油经济性。Couetouse H.等人在1984年提出了分流式系统的设计,即汽缸盖和汽缸体有不同的冷却回路,适合气缸盖和汽缸体具有不同的温度。这是由于较低的气缸盖温度有利于进气和改善排放,而较高的气缸体温度则有利于降低摩擦损失,改善燃油经济性。分流式冷却水套系统的优势在于使发动机各部分在最优的温度设定点工作,达到较高的冷却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将流向气缸盖的冷却液温度降为50℃,而流向气缸体的冷却液温度为80℃,可使压缩比从9提高到12,能够实现部分负荷状态节油5%、怠速节油7%、满负荷时的功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摆的快慢》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初二英语English-in-mind-1-红皮书Unit12.pdf VIP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沪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事业编医生岗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南宁铁路局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自动化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pdf VIP
- (正式版)H-Y-T 150-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正式版).docx VIP
- 行政处罚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4互联网行业人才趋势报告.pdf
- 2025年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