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做好白酒品牌.ppt
从上述的卖点论我们看到: 卖点思维以产品为原点的诉求差异化:有利益说利益,没有利益找说法,说法不够生造概念,缺乏消费者立场 。 如酒类行业酒质没什么可说了,就说我的瓶子是经过高温消毒的。谁家的酒瓶没经过高温消毒?那不管,别人没说,我说了,这就是“U·S·P”,这就是“Big Idea”,以至于几十年前有国外啤酒这么说,几十年之后国内啤酒也这么说。 品牌同质化的原因 1、贪大求多的心理在作怪,品牌要大,大到涵盖所有的竞争市场,产品线又宽又长,几乎竞争对手有的产品自己都要有,而且还要比对手多,所谓:产品种类、规格、价格全封闭“; 2、对市场认识的模糊,缺乏明确的市场细分,试图为消费者作大众产品,而非为自己的目标消费者作产品; 3、滥用品牌张力,无限延伸自己的产品线,而不顾企业自身资源的状况。 白酒企业到底该不该做品牌? 区域性白酒品牌的春天 关于品牌常见的错误观点 1、中小企业 不需要做品牌 2、做品牌不如做招商、做渠道、做终端 3、东施多了西施就没了市场了 4、品牌只有长期效益,对短期销量没有帮助 5、品牌很难做 6、做品牌花费很大 国内企业做品牌常见的“病症” 1、超生----多声有理,抚养无利 2、短视-----概念炒作,热闹瞬间 3、自吹-----广告制胜,知名就行 4、早亡-----商业操作,过早夭折 5、腿软-----致成无力,组织空虚 6、体弱-----管理缺失,后劲不足 7、空心----有名无实,缺乏内涵 8、衰老-----创新不足,走向老化 9、盲目-------结构混乱,自乱阵脚 10、替罪-----危机关头,无力回天 11、陷阱-----随意延伸,自甘堕落 品牌的真面目 * * * * 如何塑造白酒品牌 主讲:慧东 白酒业为什么要进行品牌经营? 如今白酒业面临的营销窘境 困境一:产品战步履艰难 产品高度同质化,产品战越来越难打了! 如;小企业对大企业新产品的跟进。 在产品高度同质化,面对众多的同类产品的竞争,别人降价时,是跟着降,还是不降,企业始终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地步。这些问题时刻在困扰着我们企业。 “撕下商标,分不出是哪家生产的”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众多企业家头疼的问题。从鞋子到冰箱、彩电,从VCD 到个人电脑,从服装到软件,从杀毒市场到软存市场。 如果汁饮料:康师傅、统一、汇源、酷儿、屈臣氏、第五季、美年达、都了、农夫果园、椰树、三得利、等等 。口味繁多:橙味、苹果味、葡萄味、等 困境之二:价格战几败俱伤 价格战一直以来就被厂商奉为扩张市场、占领地盘的灵丹妙药。 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远的有日美汽车之战、康柏与IBM 电脑之争,近的有新科与爱多的VCD 之争,麦当劳与肯德基的广告大战。 长虹彩电运用价格战来奠定其在彩电行业的老大地位、奥克斯空调利用价格战使其 销量猛增。 长虹的惨痛教训 2001年之前,连续多年的价格战,使整个彩电业陷入亏损,长虹也不例外。 2001年长虹亏损5800万元、价格战的跟进者康佳亏损7亿元,厦华电子继2000年亏损2.93亿后2001年又亏损2.87亿,海信也从上市初的每股收益0.4元降到每股亏损0.3元。 困境之三:广告战犹酣 20世纪80年代有产品就有销量, 20世纪90年代有广告就有销量, 21世纪初有广告不一定有销量,没广告肯定没销量。 据实力媒体在北京、上海做的调查,31%的观众在放电视广告时会转台;9%的观众不会转台,但会去做别的事;43%的观众不转台但也不专注的看广告;只有16%的观众,可能会看广告。 困境之四:渠道已难制胜 20世纪90年代初,渠道制胜叫得最凶。 如当年的彩电业,彩电供不应求,毛利率高,靠着总代理、分销商、经销商、零售商这样一个庞大的分销体系,厂商能很轻松地把货“ 铺”到各个终端,可是时间一长,渠道始终无法消除区域市场冲突、价格混乱和信息反馈慢的弊端显现出来了。 TCL 自建销售网络,鼎盛时期在全国拥有8000多家零售终端,2000年又裁掉。 案例:乐华帝国的倒塌 困境之五:终端神话已难再续 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渠道制胜、终端为王”的说法,却在21世纪初面临了和“广告失效”相同的窘境:终端失效。终端的做与不做成了摆在本土企业面前的两难选择。真有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案例:口子窖在南京市场的两难 丝宝集团(舒蕾)的终端策略 困境之六: 促销战无利可图 一位市场经理的年终报告摘要: 促销成本日益上升 %,效果逐年下降%; 品牌同质化严重,出现众多同类产品; 对手猛促销,跟进难,不跟亦难,导致成本上升…..万元; 促销的回报无法与付出平衡,利润近年最低。 如:蒙牛与伊利的促销战, 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