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现场监测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现场监测技术.ppt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技术依据,通过对无组织源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监测,为大气质量评定、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验收及仲裁监测提供数据基础;也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有一定的规范和方法,它和污染源类型、污染物性质、环境标准及地形与气象条件相关。 第二章 大气污染物 从环境质量角度,大气污染物从化学性质分还原型(煤烟型)、氧化型(石油型)和混合型;按物理性质分气态、蒸气和气溶胶状;按其形成过程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可以按监测重要度分为五类。 第二类必须分析的大气污染物是那些已知对人类健康特别有害,但目前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尚未限制的那些污染物,例如,石棉、汞等属于此类,其他大气污染物凡经证实确会引起严重疾病并增加死亡率的均属此列,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第三类必须加以限制的是那些新建固定污染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如酸雾(H2S04)、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为保证这类物质的排放量符合排放标准,必须经常监测这类物质在烟道气中的浓度。 第四类必须加以限制的是来自移动污染源的排放物。如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 从环境控制角度: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涉及污染物监测因子,主要根据国家有关废气的排放标准、建设项目“环评”、初步设计、使用的原辅材料以及采用工艺(即行业特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确定。 表1-1中例出各行业中都有一些常见的特征因子,但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或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监测因子选择时,不应只限于表1-1中所列因子,或表1-1所列所有项目中都进行监测,而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表1-1中所例出的物质,特别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化学物质,监测人员需要掌握,或者能以较快的方法能够获取,特别是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时,监测因子的快速有效识别,对事故应急监测速度和环境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我国现有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系列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工业炉窑执行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执行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炉执行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厂执行GB4915-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关的监测标准,GB6921—86《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15262-94《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3906—92《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 GB/9801-1998《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等;以上是一些与监测相关的部分标准,实际监测时,应该按实验室认可原则,所有的监测方法与技术严格按本单位的“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作业指导书”进行。 3.2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采集大气(空气)样品的方法可归纳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 (一)注射器采样 常用100mL注射器采集有机蒸气样品(非甲烷总烃)。采样时,先用现场气体抽洗2—3次,然后抽取100mL,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样品存放时间不宜长,一般应当天分析完。 (二)塑料袋采样 应选择与样气中污染组分既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吸附、不渗漏的塑料袋。常用的有聚四氟乙烯袋、聚乙烯袋及聚酯袋等。为减小对被测组分的吸附,可在袋的内壁衬银、铝等金属膜。采样时,先用二联球打进现场气体冲洗2—3次,再充满样气,夹封进气口,带回尽快分析。 (四)真空瓶采样 真空瓶是一种用耐压玻璃制成的固定容器(苏码罐),容积为500—1000mL。采样前,先用抽真空装置将采气瓶(瓶外套有安全保护套)内抽至剩余压力达1.33kPa左右;如瓶内预先装入吸水液,可抽至溶液冒泡为止,关闭旋塞。采样时,打开旋塞,被采空气即充入瓶内,关闭旋塞,则采样体积为真空采气瓶的容积。如果采气瓶内真空度达不到1.33kPa,实际采样体积应根据剩余压力进行计算。 (一)溶液吸收法 该方法是采集大气中气态、蒸气态及某些气溶胶态污染物质的常用方法。采样时,用抽气装置将欲测空气以一定流量抽入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管(瓶)。采样结束后,倒出吸收液进行测定,根据测得结果及采样体积计算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吸收速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欲提高吸收速度,必须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吸收液。常用的吸收液有水、水溶液和有机溶剂等。 (1)与被采集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2)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 (3)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