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冀教版历史七上《三国鼎立》教案.docVIP

【精品】冀教版历史七上《三国鼎立》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三国演义》是同学们喜爱的四大名著之一,由于电视连续剧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大多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诸葛亮等事件和人物,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从大家耳熟能详的京剧脸谱导入,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学生阅读课本之后复述的教学形式,同时配以一些讨论题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加以深化,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2.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3.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于少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区别文艺与史实,将文艺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事实对比,提高分辨历史真实性与文艺创作中的虚构、夸张等艺术性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 教学方法 系统讲解法、引导归纳法、故事穿插法等。 ●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二)素材准备 图片、影视资料等。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图片导入法:(出示曹操的京剧脸谱)同学们,这幅脸谱是谁的呢?对,曹操。为什么他是白脸呢?千百年来,在历史学家的笔下,曹操虽是个“治世之能臣”,但也被斥为“乱世之奸雄”“旷世奸雄”,在各种小说和戏剧舞台上,他总是个白脸奸臣。历史上的曹操果真是这样的吗?等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对他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讲授新课) (板书)第19课 三国鼎立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讲过的东汉的历史。由于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黑暗的政治局面。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始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下面请同学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找一找当时在北方主要有哪几股势力?各自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盘踞在河北的袁绍。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袁绍想消灭曹操。 [教师讲解]曹操(155~220),汉魏之际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曹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20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义爆发后,参与镇压。后又聚兵对抗董卓。后诱降青州黄巾30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他后来统一北方的骨干力量。接着采纳荀彧“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策略,巩固了兗州地盘。196年,曹操率军迎汉献帝到洛阳,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与朝政。不久,迫献帝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东),任大将军,封武平侯,总揽军政大权,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困死袁术,赶走刘备,占据豫、兗、徐等州,为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在曹操势力迅速发展之时,袁绍力量也更强大了。他本出身于“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世家大族,“汝南袁氏”在士大夫中有极强的号召力,又在消灭宦官势力中出了大力。在军阀混战中,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先后占有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在汉运将终之际,他很想由自己统一中国,称帝天下,于是与曹操势力发生冲突。终于演变成一场大战——官渡之战。 (板书)一、官渡之战 1.官渡之战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103-104页的关于官渡之战的小字描述,做到两点:掌握官渡之战的大致经过;初步分析官渡之战中曹胜袁败的原因。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之后找一名同学进行复述。 [学生讨论并复述]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逃回河北。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