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旧释ldquo;凡rdquo;之字绝大多数当释为ldquo;同rdquo;.docVIP

甲骨文旧释ldquo;凡rdquo;之字绝大多数当释为ldquo;同rdquo;.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SrcShow.asp?Src_ID=1588收稿日期:2011年7月14日 發佈日期:2011年7月14日 頁碼: PAGE 1/ NUMPAGES 37甲骨文舊釋“凡”之字絕大多數當釋為“同”——兼談“凡”、“同”之別(首發)王子揚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一 從“肩凡有疾”談起賓組和組卜辭經常見到“肩凡有疾”一語,可以省去“有疾”而只作“肩凡”,也有少數作“肩凡疾”。蔡哲茂先生在《殷卜辭“肩凡有疾”解》一文中按照不同搭配形式分類列舉卜辭辭例,蔡哲茂:《殷卜辭“肩凡有疾”解》,收入《第十六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高雄師範大學,2005年4月;後來正式發表於《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89-431頁,台北國家圖書館,2006年12月。非常全面,可以參看(以下引出蔡先生的觀點皆出此文,簡稱“蔡哲茂:《殷卜辭“肩凡有疾”解》,收入《第十六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高雄師範大學,2005年4月;後來正式發表於《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89-431頁,台北國家圖書館,2006年12月。學界對成語“肩凡有疾”的說解甚為紛紜。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纂:《甲骨文字詁林》第2843-2850頁,中華書局,1996年。蔡文將各種說法進行詳細匯總,據蔡先生統計,大致有十六種之多。由於蔡文梳理條理清晰,對瞭解學者針對“肩凡有疾”提出哪些看法很有幫助。本文爲了避免枝蔓,不打算逐一引出,詳細情況請參蔡文。就當前的研究水平看,把“肩凡有疾”跟“克興有疾”聯繫起來,認為“凡”是“興”的省簡,是正確的。倪德衛(DavidS.Nivison)最早把“肩凡有疾”跟“肩同有疾”聯繫起來的是倪德衛先生,他認為“凡”應該讀為“興”,參看《說“凡有疾”》篇後追記。、裘錫圭裘錫圭先生起初認為“肩凡有疾”為“肩同有疾”,就是能分擔王疾的意思(參看《說“凡有疾”》,載《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1期)。後來很快放棄該說,認為“興”可以省去上部雙手,也可以全部省去只作“凡”,“凡”是“興”的省體。“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纂:《甲骨文字詁林》第2843-2850頁,中華書局,1996年。最早把“肩凡有疾”跟“肩同有疾”聯繫起來的是倪德衛先生,他認為“凡”應該讀為“興”,參看《說“凡有疾”》篇後追記。裘錫圭先生起初認為“肩凡有疾”為“肩同有疾”,就是能分擔王疾的意思(參看《說“凡有疾”》,載《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1期)。後來很快放棄該說,認為“興”可以省去上部雙手,也可以全部省去只作“凡”,“凡”是“興”的省體。“肩凡有疾”應該讀為“肩興有疾”。裘先生後來的意見轉引自沈培先生《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皀”字用為“登”證說》,載《中國文字學報》第一輯,第52頁,商務印書館,2006年。蔡哲茂:《殷卜辭“肩凡有疾”解》,《第十六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高雄師範大學,2005年4月;後來正式發表於《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89-431頁,台北國家圖書館,2006年12月。《論語?衛靈公》:“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何晏集解云:“興,起也”,也就是本文“肩興有疾”中“興”字所代表的意思。興字在古書中有起的意思,如《尙書·顧命》有“今天降疾,殆弗興弗悟。”所以“起疾”也可作“起病”。《史記·春申君列傳》有“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歸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原注: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宏業書局,1977年10月再版,卷七十八春申君列傳第十八,頁944。)《管子·戒》有“管仲寢疾,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疾甚矣,若不可諱也。不幸而不起疾,彼政我將安移之。’”張家山漢墓竹簡283號:“賜衣者六丈四尺……二千石吏不起病者,賜衣襦、棺及官衣常(裳)。”(原注:《論語?衛靈公》、《管子?戒》及張家山漢墓竹簡三段資料,裘錫圭於2005年5月28-30日在TheUniversityofChicagoInternationalHouse舉辦的CHINESEPALEOGRAPHY中發表的《五十年以來古文字學的反思》演講稿中已引用。)以上“不起疾”或“不起病”的用法猶如現在口語上“一病不起”、“大病不起”的用法,是表示疾病不會好,患病者可能會死亡,與甲骨文“肩興有疾”的用法表示病情能夠好轉是不同的。蔡哲茂:《殷卜辭蔡哲茂:《殷卜辭“肩凡有疾”解》,《第十六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高雄師範大學,2005年4月;後來正式發表於《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89-431頁,台北國家圖書館,2006年12月。以上蔡文已經把卜辭“肩凡有疾”的問題基本解決了。《逸周書·祭公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