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量测井技术在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应用.doc
-流量测井技术在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流量测井是以分析井内流体在不同深度上流量的变化为基础,从而了解井内流体流动状态的一种测井方法,是目前确定含水层位置、厚度、层数及分层流量和渗透性能的最有效方法。Qa-Qb=Qi
如水流方向是从b到a(设b在下,a在上),则Qi为正值时,i为涌水层;反之,Qi为负值时,i为吸水层。
(3)如两截面在同一含水层中,通过此两截面的纵向水流流量之差,等于此截面问那部分含水层的流量。
(4)如两截面在同一隔水层中,通过此两截面的纵向水流流量之差等于零。
3 、Q=∫(h)曲线及其基本性质
以钻孔的深度为纵坐标(设向下为正),与以通过钻孔不同深度横截面的纵向水流流量Q为横坐标所构成的曲线为流量测井曲线Q=f(h)。该曲线除有上述基本规律的结论外,尚有如下重要性质
3.1 曲线斜率与含水层水动力状态关系
Q=∫(h)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斜率,与其所对应的含水层的水动力状态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1)斜率为负值的线段所对应的岩层为涌水层;
(2)斜率为正值的线段所对应的岩层为吸水层;
(3)斜率为零的线段所对应的岩层为隔水层;
(4)斜率小于零与斜率大于零线段之间必连结斜率为零的线段 亦即涌水层与吸水层之间,必介以隔水层。
3.2 曲线拐点坐标与含水层厚度和流量关系
斜率m≠0的线段上下两端点c及b的纵坐标等于该含水层的顶、底板;该两点纵坐标之差等于该含水层的厚度;横坐标之差等于该含水层的流量。即
hc-hb=M
Qc-Qb=Q
3.3 曲线斜率与含水层渗透性能关系
Q=∫(h)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与其所对应的含水层的渗透性能存在如下关系:
(1)在同一含水层中,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m|与其所对应的该深度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成正比。即
|m|= C·K
式中C为比例常数。
(2)井中纵向流速不很大时.同一含水层中,K为常数时,亦即m为常数。即在均质含水层中Q=∫(h)曲线为一斜率不等于零的直线。
(3)当K为一连续变数时,即在渗透系数逐渐变化的含水层中,Q=∫(h)曲线为一斜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4)当K为非连续变数时.即在具有层状结构的非均质含水层中Q=∫(h)曲线为一折线。
3.4 曲线形态与井中水动力状态的关系
Q=∫(h)曲线的形态随井的水动力状态的不同而异,类型甚多。
4、应用实例
以内蒙古农乃庙煤田鲁新煤矿水文补勘8-9号孔为例。该孔流量测井的目的是:划分各个含水层的位置及其深度、厚度;测定各分层涌水量;计算各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4.1 钻孔结构
该孔孔深465.00m,0.00m~100.09m钻孔直径φ320mm,用φ219mm套管止水,套管外环状间隙用水泥浆全固管;100.00m~465.00 m,孔径145 mm 为裸孔。
4.2 地层
该孔所穿过地层有煤系基底侏罗系布拉根哈达组,含煤地层为大磨拐河组,煤系上覆地层为新近系第四系。各层间均为不整合接触。
4.3施测方法
4.3.1 仪器设备
本次测流使用的仪器为上海地质仪器厂生产的JWL-1型涡轮式流量仪一套及2000型绞车一台。
4.3.2 施测范围
本次流量测井范围为套管底口至终孔(孔深100.00m~465 m)。
4.3.3施测方法
采用连续测量方法,在稳定流抽水状态下,让探管在孔内连续匀速运动,测得相应的流速曲线。每一降深沿下行及上行方向各测一条曲线。采用绞车控制探管速度,恒速15m/min。
在自然状态下作一次静态测流;抽水过程中,每一降深水位稳定时作相应的动态测流。测点的距离一般选择为2m,在流量发生变化时加密到0.5m。
该孔混合静止水位为2.77m。测井情况,抽水前先测了天然状态下的流量曲线,即静水曲线,未见异常,表明无相互补给现象。三次降深的动水位由大到小取点:第一点为5.39m;第二点为6.85m;第三点为6.90m。每点降深和水量都稳定4小时后开始测量,无论上测或下测都做重复测量,幅值差为1~2mm,相对误差为1.5%。各出水层反映明显.曲线特征一致,资料可靠。另外还测了井径曲线。井径曲线,孔深100.00~ 465.00m段平均井径为150mm。
4.4 分层水量计算
分层水量据井径情况分两段计算:
(1)孔深100.00m以下段,孔径为150mm。分层水量Q计算采用下式(管道流式):
Q=K·V·S(e/h)
式中 V一纵向水流速度(m/h);
s一钻孔横截面积(u);
K一流量探头的涡轮系数,即与钻孔孔径相应的标定曲线N=KV-b的斜率。
根据井径曲线求出对应段的横截面积s。由各次降深流量曲线中分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2025年运营策略与案例分析.docx
- 《跨境电商英语》课程标准.docx VIP
- 除颤仪迈瑞D3分布及使用.pptx VIP
- 2019年人教版九下化学《第12章 化学和生活》单元测试卷(解析版).doc VIP
- 中班语言绘本《绿绵羊在哪里》动态PPT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永威先学后教模式).pdf VIP
- 变电站验收要点.docx
- nubia主题修改教程附电脑和手机工具努比亚ui4.pdf VIP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第8章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VIP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全集(1215张).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