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在文言句子中,凡是涉及纪时(年、月、日)、封号(帝号、年号、官爵名)、物名(国名、地名、人名、器具名、典章名)等,都可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搬抄即可,不必翻译。因为此类词语无需也无法用现代汉语进行对译,如果硬作翻译,反会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
例题1: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
④对曰:“将以衅钟。”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2005年福建卷)此句中吴王、勾践是人名,姑苏是地名,翻译时就不需译出。
又如: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2001年全国卷)此句中,骑劫是一位燕将的姓名(据原文中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的一句推断为人名),不能错译为骑兵劫持之意,否则,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古特指长江,今泛指一般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泛指一般的气味,今特指臭气),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牲口,今已无此义)……甚或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用。因此,翻译时,这些词语必须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无论如何不能拿古义视为今义。
例题2: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
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如: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2005全国卷Ⅱ)此句中的妻子在古文中的意思为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词义缩小了,仅指妻子而已。因而,在翻译时须用妻子和儿女加以替换。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文言文中常存在一些这样的虚词,它们在句中无实际的翻译意义,仅仅起到语法作用,如句首发语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倒装句式的标志词、句中表停顿的语气助词、衬音助词、表敬副词、偏义复词的衬托成分等。尽管它们在原句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译句时,却无法用对应的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可剔除不译。剔除后,不影响译句的正确和通顺。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如:盖当时视他驿为壮。(2005年浙江卷)此句中盖是句首发语词,无义,在翻译时应该剔除,而不能臆译为表推测的大盖之意。
又如: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2006年浙江卷)此句中同类之相咬的之用在主谓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必译。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如: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此句中划线的部分在翻译时必须补出省略的成分(何(听朝)罢晏也),才能做出正确的翻译(为什么散朝这么晚?)。
又如:故吾继之,述而不作。(2005年上海卷)此句在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可译为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亭的优美之景)而不能再建造(其它亭)了.如果省去后半句括号内的补充译文,译成只能记述而不能再建造了,就会显得令人费解!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