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电池企业“马拉松”专利诉讼看专利撰写与部署策略_民法论文.docVIP

从中美电池企业“马拉松”专利诉讼看专利撰写与部署策略_民法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美电池企业“马拉松”专利诉讼看专利撰写与部署策略_民法论文.doc

从中美电池企业“马拉松”专利诉讼看专利撰写与部署策略_民法论文 从中美电池企业“马拉松”专利诉讼看专利撰写与部署策略_民法论文 【摘要】在正面战场,从2003年开始,中美电池行业爆发专利战略大决战。战役发起人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企业美国劲量公司。中国全行业凑钱应诉,败诉两次,最终获胜,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企业的专利竞争能动性。 在背面战场,也从2003年开始,美国吉列、科博等企业釜底抽薪,发起金融大决战,一举占领中国各省市60-80%的市场,北京等发达地区外资电池占有率超过90%,中国出口的电池产品也改旗易帜,改由外资产品主导,这使中美专利大战演变为中方全行业支付诉讼费和律师费,美方个别电池巨头受惠的美国本土专利大战。   【正文】   一、两线作战六年结局,成败得失两相宜   中美两国是全球电池两大制造基地。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专利、金融大战相继爆发。   在正面战场,从2003年开始,中美电池行业爆发专利战略大决战。战役发起人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企业美国劲量公司。中国全行业凑钱应诉,败诉两次,最终获胜,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企业的专利竞争能动性。   在背面战场,也从2003年开始,美国吉列、科博等企业釜底抽薪,发起金融大决战,一举占领中国各省市60-80%的市场,北京等发达地区外资电池占有率超过90%,中国出口的电池产品也改旗易帜,改由外资产品主导,这使中美专利大战演变为中方全行业支付诉讼费和律师费,美方个别电池巨头受惠的美国本土专利大战。   由此看来,中国电池行业通过一次战略决战,实现知识产权崛起的目标已经落空。在大部分企业出口长期停滞,全行业凑钱打官司,骨干企业控股权纷纷旁落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仅仅在战术上打赢了一个337诉讼,但实际上已经在战略上输掉专利、金融两大决战。   为了真正实现技术和市场崛起,中国电池行业还需要沉下心来,做好专利的挖掘、撰写、部署工作,形成强大的专利攻防集群;也要对商业环境进行全面创新,加强中国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避免国外巨头继续通过金融大战控制我国太阳能电池、汽车蓄电池等新兴行业。   二、全国总动员,80多企业老总齐聚宁波城   美国劲量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雇员1.1万多人,年销售收入约21亿美元。它有一项基础专利,已经做CIP专利申请4次以上,导致该基础专利被保护了30多年,累计已收和预收专利使用费数十亿美元。这个基础专利最近一次派生的CIP专利是US5464709号专利。就该CIP专利为主的无汞碱性电池专利包,美国劲量公司对中国制造企业的收费标准是:每个制造商支付100万美元入门费,另外就生产的每个电池支付2-3美分的专利费。按照100家付费企业,每年产量65亿只计算,第一年支付专利费为2.3-2.95亿美元。   劲量公司已经成功压制美国国内电池巨头Duracell和Rayovac公司,使之接受劲量的专利付费条件。欧洲、日本电池巨头也已签约支付专利费。鉴于还有一些企业拒绝付费,在2003年4月28日,劲量控股公司与永备电池公司联合发起337诉讼,被告包括9家中国大陆公司,以及二十多家美国、日本等地电池公司。不久,十多家美国、日本、香港公司与原告签署保密协议,退出诉讼。还有一些被告,如美国金霸王等用其他方式退出诉讼。   全球无汞碱性电池年销售额约60亿美元,美国占一半。中国大陆生产的无汞碱性电池约80%出口,美国是第一大出口市场。为了捍卫海外市场,80多位企业老总汇聚宁波,共同选择美国应诉律师团队,并合议诉讼策略。在SARS肆虐中华的悲情时期,中国广大电池企业踏上了捍卫尊严与权益的北美应诉之路。   宁波会议的结果是:按出口份额、产能,应诉企业承担70%法律总费用,没有被诉的企业承担30%。至此,全国无汞碱性电池企业投入中美专利大战。   三、缺乏破坏创新性证据,中方两个程序和文献撰写瑕疵抗辩被驳回   专利侵权诉讼的防火墙依次是程序瑕疵抗辩、专利不可执行抗辩、专利新颖性瑕疵抗辩、专利创造性瑕疵抗辩、专利撰写瑕疵抗辩、侵权豁免抗辩、在先使用权抗辩、不侵权抗辩等。中国公司依次提出了三个抗辩,输掉两个,赢了一个。   在第一次审理中,原告放弃权利要求8-12,认为被告仅侵犯权利要求1-7;中国公司主张原告在申请US5464709号专利的时候存在“不公平行为”,该专利应丧失执行力。   2004年6月2日,ITC宣告中国企业败诉,裁定侵权成立。其他地区立即有三个被告与原告签署保密协议,退出诉讼。   2004年10月1日,ITC推翻原来的裁决,认定原告的专利权利要求1-7违反《美国法典》35§112?2规定的“确定性要求”,应予无效,裁定侵权不成立;该裁定后来被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推翻,并发回重审。   2004年10月1日的裁决中,ITC认为:商业电池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199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