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园抗震避灾功能研究——以宝鸡炎帝园为例_工程建筑论文.doc
公园抗震避灾功能研究——以宝鸡炎帝园为例_工程建筑论文
公园抗震避灾功能研究——以宝鸡炎帝园为例_工程建筑论文
摘要分析公园在避灾避险过程的有利条件、显现的特性、问题,提出加强公园抗震避灾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为公园功能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园抗震避灾炎帝园陕西宝鸡
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除能满足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健身锻炼等活动外,还要在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发挥抗灾避险功能[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宝鸡震感强烈。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街心、广场、公园,充分凸现其避灾避险的应急功能。现以宝鸡炎帝园为例,探讨公园在抗震避灾过程中的特性及管理如下。
1公园发挥抗震避灾功能的有利条件
1.1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方便避险
公园一般都是建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方便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宝鸡炎帝园位于宝鸡市中心偏西位置,公园占地面积158 650 m2,其中草坪面积23 225 m2,广场面积18 500 m2,林地面积43 100 m2,容纳力大。汶川地震发生后不到0.5 h,公园聚集避震群众达32万人以上。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给避震群众快速避险提供了有利条件。
1.2公园全面开放方便避险
目前国内大多数公园都是开放性公园,给避震带来很多便利。2001年宝鸡炎帝园作为西北首家开放式公园,拆除了售票大门,2006年又拆除了公园全部1 200 m的围墙,公园周边增设13处可供游人方便入园的出入口。险情来临时,群众可以最快最捷径的线路进入公园,为群众避灾到安全地点缩短了时间。
1.3公园四周便捷的交通方便避险
交通便利是公园所必具的条件之一。炎帝园位处宝鸡市区主要街道经二路北侧,公园东侧为南关路,西侧为宝福路,南有广元路,市区主干道围绕公园四周,方圆2 km之内的群众步行不超过30 mm,车行不超过10 mm都能很方便地从不同方向进入到公园内,遇突发事件群众可使用各种交通工具迅速地入园避险。
1.4公园开阔平坦的地势方便避险
按照《公园设计规范》建设的公园,一般综合性公园面积大都在10 km2以上,面积大,地势相对平坦,除了园林小品、亭、廊等构筑物外,基本没有特别高大的建筑物和存在危险的设施,加之在植物栽植中还考虑种植一些避灾品种,因此,公园的避灾避险优势更加明显。
2公园在抗震避灾中凸现出的特性
2.1公园空间的可容纳性
据统计,地震灾害发生后,在面积仅158 650 m2的公园内搭起避震帐篷5 000余顶,避震群众近6万人,公园显现出巨大的容纳能力。
2.2方便快速的可聚散性
炎帝园与公路的连接面线长达800 m,地震发生后,群众在很短的时间内挤满园区,在2次余震的相隔期内和政府通知结束震期避险的时候,群众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很从容地撤离公园,表现出了聚集和疏散的快捷特性。
2.3公园绿地的可恢复性
地震应急期过后,群众拆除帐篷陆续撤离公园,震后的公园草坪枯黄、地面裸露、断枝死树、景石挪位,被拆除用于固定帐篷的园林砖随处可见。据统计,炎帝园震后共清理垃圾432 m3、砖块石头130 m3,各种丢弃物14 m3,恢复被毁草坪逾5 000 m2,补栽乔灌木1 200余株。震后公园损失虽大,但恢复很快,在不到30 d的时间里,又恢复到了震前的景观效果。 3公园在抗震避险中显现的问题
3.1人群迅速聚集的突发性,导致管理不充分
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当天下午,宝鸡市民很快占据整个公园,不到傍晚公园内已帐篷密布。突然聚积大量人群使管理者猝不及防,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抗震避灾中管理者对诸如市民带着帐篷、床板、铺盖,拉着砖头、石块、沙子,拿着绳子、钉子,在公园内树上、草地、藤架上拉绳子、绑铁丝、钉钉子,草地上砸木桩,帐篷周围砌砖石、围沙子,运输车辆任意频繁地在公园内穿行等现象,束手无策。此外,群众神情紧张,情绪不稳,严重影响管理者规范管理的力度。
由于灾害发生突然,加之对这此灾害的处置演练不够,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不足,致使震棚密度达到极限,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3.2服务不到位
起初,群众聚集在公园以简单的避震方式躲震,余震接二连三地发生,群众开始以较为复杂的方式做好了长期避震的准备,整个生活都在园区,公园服务跟不上,导致园区内人来人往、秩序混乱。
3.3设施不完备
震前公园内仅有3座厕所,可供群众使用的水源共有5处,其中2处在管理区内,3处在公厕内,果皮箱全园有68个,公园健身娱乐区内没有照明设施。避震群众用水入厕都要排队,甚至在园区内随处大小便,仅有的果皮箱已不能满足需要,没有照明设施的健身娱乐区帐篷内用蜡烛照明,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公园在避震管理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