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古代私学的发展看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现象_教育理论论文
从古代私学的发展看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现象_教育理论论文
摘 要: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作为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国古代私学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变迁也有着从北方发展兴盛到南方发展兴盛的过程,因而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文化重心的南移。私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私学变迁;文化重心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这就是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在这个迁移过程中,曾经伴随着种种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并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新的历史格局,至今仍具有重大的影响。学术界在分析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重心南移现象以及促成这一迁移的原因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角度,而从中国古代私学发展变迁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这一现象,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私学的诞生和复兴时期:中国文化重心处于北方
(一)中国古代私学的诞生时期:私学主要分布在北方
中华文化的原始中心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已为河南渑池仰韶村、陕西西安半坡村等地的考古发掘所证实。到秦汉时期,处于这一区域的北方,在人口数量和物产总量等方面均大大优于南方,如当时的关中地区,“量其富,什居其六”;而这时的南方,却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处于原始开发阶段。据《汉书·地理志》统计,西汉时人口约有六千万,其中约四千万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北方,长江以南的人口仅为二百多万;当时全国百万人口以上的郡有13个,其中12个分布在北方,长江以南仅有1个。因此,从经济、人口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来看,北方都比南方发展繁盛。下面我们从先秦时期最著名的私学——孔墨私学的情况来看当时文化教育的发展态势。
春秋战国时期是私学的诞生和发展初期,百家争鸣促成了众多的学派以及私学的出现,其中,儒家私学和墨家私学最为著名,基本上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化教育发展的水平。这两家私学几乎都分布在北方地区。
据史载,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是当时影响最大的私学。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孔子77位较有成就的弟子的记载,可以看出其籍贯分布:
表1 孔子的儒家私学学生籍贯分布
籍 贯人 数百 分 比
北方
73人山东(曲阜、临淄、泗水)5571.494.8
河南(上蔡、商邱、淮阳)79.1
河北(濮阳)67.8
陕西(凤翔)33.9
山西(曲沃、芮城)22.6
南方
3人湖北(江陵)22.63.9
江苏(苏州)11.3
不详
11.31.3
总计
77
100
孔子较有名的77位学生在北方的达73人,占94.8%;在南方的仅3人,还是处于湖北、江苏两地的长江流域地区。因此,孔子儒家私学的分布和影响主要在北方地区,而且集中在山东地区,这说明当时中国文化教育的重心主要位于北方。
墨家私学的活动区域和影响也主要在位于北方的鲁国地区。墨子在与公输盘辩论攻宋的战术时,曾说:“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国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可见墨子的学生也多达几百人之众。
以孔、墨私学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私学,其活动区域、影响范围、培养的人才均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这奠定了当时北方在全国的文化重心地位。
(二)中国古代私学的复兴时期:私学活动主要在北方开展
两汉时期,私学经历了秦时的停滞后得到了空前兴盛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学术文化大都通过私学的途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后,汉代教育出现了儒家教育私学化的倾向。因此,分析两汉时期开办私学者教育教学活动的区域分布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文化重心居于北方的事实。
据《汉书》和《后汉书》记载,两汉时期有据可查的从事私学活动的人士有138人。其中,籍贯可确切查考者有129人。从籍贯上看,这129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苏、北京、河北、江西、湖北、山西、安徽、浙江、甘肃等13个省市。其中北方占7个省,有102人;南方占6个省,有27人。具体分布如表2。
表2 两汉时期私学开办者籍贯分布
省 区人 数百 分 比
北方
102人山东4129.773.9
河南3726.8
陕西1611.6
河北32.2
山西21.4
甘肃21.4
北京10.7
南方
27人四川139.419.6
安徽53.6
江苏42.9
浙江21.5
江西21.5
湖北10.7
不详
96.56.5
总计
138
100
从表2可以看出,两汉时期北方私学发展最盛,这一时期的私学开办者几乎都在北方,人数达到了102人,占总数的73.9%。北方又以山东最多,为41人;河南次之,为37人;再次是陕西,为16人。这三个省都处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从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到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