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司特的合成_药学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磺司特的合成_药学论文 甲磺司特的合成_药学论文 作者:李春钢,刘英,刘艳敏,贾征,董卓 【摘要】   目的 优化甲磺司特合成路线及工艺条件,使其适合工业生产。方法 以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经过醚化和环合“一锅法”、再醚化、催化氢化、酰化、成盐5步反应合成了甲磺司特。 结果 合成得到目标产物,纯度大于99%,总收率37.2%,产物经MS、1HNMR、IR、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了结构。结论 与文献报道的路线相比,本研究较详细考察了合成工艺,摸索出了最佳的投料方式,优化了原料配比,缩短了反应时间,简化了合成工艺。 【关键词】 甲磺司特 环氧氯丙烷 支气管哮喘 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synthetic route of suplatast tosilate to make it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Epichlorohydrin was used as starting material and adopted hydrocarbylation and cyclization by onepot method,followed with rehydrocarbylation,catalytic hydrogenation,acylation,and salt formation to afford suplatast tosilate. Results The target compound was synthesized,with its purity more than 99 % and the total yield of 37.2 %.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was elucidated by MS,1HNMR,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synthesis route that had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the synthesis route in this study was optimized by exploration of optimization of the Molar ratio of raw materials,shortening of the reaction time,and simplification of synthesis route.   Key words:suplatast tosilate; epichlorohydrin; bronchial asthma   甲磺司特(1,suplatast tosilate,ST),化学名:(±)(2(4(3乙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氨基甲酰)乙基)二甲基锍对甲苯磺酸盐[1],是日本大鹏(Taiho)制药公司开发的选择性Th2细胞因子抑制剂,于1995年在日本上市。本药可明显抑制支气管壁中嗜酸性细胞的产生,临床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2]。   文献报道的甲磺司特合成路线有两条:文献[1]以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经过醚化、环合、再醚化、肼解还原、酰化、成盐等6步反应合成ST,总收率38.8%,优点是反应周期较短,条件温和易控制,不足之处是还原反应所用的水合肼毒性较大,不利于工业生产;文献[3]以环氧氯丙烷、对硝基苯酚为起始原料经过醚化、氢化还原、酰化、成盐6步反应合成ST,总收率37.4%,其中成盐反应在室温条件下需反应5 d,反应周期较长。   本文以文献[1]路线为主、参考文献[3]路线的氢化还原反应,将醚化和环合两步反应合并为一步,采用了“一锅法”,并且对某些步骤的工艺条件、原料配比、重结晶溶剂进行改进,合成了1(见图1)。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熔点用毛细管法测定,温度未经校正。红外光谱采用BioRad FTS45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KBr压片法。核磁共振氢谱采用DRX5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TMS为内标。质谱采用BRUKER DALTONICS INC.的 APEX Ⅱ型质谱仪测定。元素分析采用CarloErbr 1106型元素分析仪。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薄层色谱所用硅胶GF254由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1.2 实验步骤   1.2.1 1乙氧基2,3环氧丙烷(3)的合成   向装有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三颈瓶中加入乙醇(100 mL)及三氟化硼乙醚 (1.0 mL,0.008 moL),搅拌下缓慢升温。当反应液温度升至70 ℃,开始滴加环氧氯丙烷 (31

文档评论(0)

wyj199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