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太宗的用人思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唐太宗的用人思想.doc

浅析唐太宗的用人思想 摘 要:唐太宗李世民乃一代明君,在他统治时期形成的贞观之治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他实行的用人政策以及决定其用人政策的人才观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其人才思想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灵魂,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以“不拘一格选人才”为方式,以“用人不疑,用其所长,精简高效”为原则。本文将从其重人、选人、用人、容人等方面探析唐太宗的人才观。 关键词:唐太宗;人才;贞观之治 用人问题,历来是一个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盛衰的重大问题,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总结并吸收历代特别是亡隋在用人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出一条正确的用人路线,推行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用人政策,使一大批人才集中到他的麾下,跟他一道“治乱世,共安危”,同心同德共同开创备受后人交口称赞的盛世时代,对此,现代学者多有研究,如:王志胜的《从“贞观之治”剖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庞祖喜的《也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熊萍的《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及其影响》等,可见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很值得我们研究,对于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唐太宗用人思想的几个侧面进行分析。 一、重视人才, 唯才是举 唐太宗一生非常重视人才,重用人才。他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得人然后得天下。他重视人才胜于金银财宝,在论述人才的重要性时说:“虽照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此求人之贵也。” ????他在自己的诗词文章中,经常表露出思贤若渴的迫切心情。他曾写道: “治主思贤,若农夫之望岁,哲后而求才,若旱苗之思雨。”唐太宗还认为,只要有一批忠臣良将与自己交接相处,又何必祈求于神仙的相助呢? ????唐太宗不仅这样想,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还在秦王府的时候,他就重视人才的搜罗,每击败一个武装集团之后,就“先收人物,致以幕府。及其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由于李世民周围聚集了一批能臣干将,因此遭到他父皇兄弟的嫉恨,幕府宾僚纷纷被调离秦王府。秦王李世民的心里又着急又害怕。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其他的人走了也就罢了,杜如晦虽位列下僚,但聪明识达,有王霸之才。主公如果只想守个秦王的位子,用不上杜如晦;主公如果想经营天下,非用此人不可。”李世民听房玄龄这么一说,立即改容待之。后来,杜如晦在贞观年间被封为蔡公,位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都成为历史上的名相。杜如晦死后,有一天,唐太宗吃到一种瓜,觉得味道很好,忽然不自觉地想起了杜如晦,君臣之情,怆然思之,不禁潸然泪下。唐太宗留下一半瓜,叫人送到杜如晦的灵前,算是让这位秦府的旧臣、朝廷的故相也尝尝这难得的美味。 他即位后,公开颁布求贤的诏书,如《令河北淮南诸州举人手诏》、《荐举贤能诏》、《令天下诸州举人诏》、《求访贤良限来年二月集泰山诏》,《令州县举孝廉茂才诏》等篇。至于平时与辅弼之臣在谈话中要求推举贤才的,更是数不胜数,他在位23年,亲自任命的宰相有22人,其中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马周、岑文本等,都是著名的贤相。他在战争中重用了一批杰出将领,如尉迟敬德、李靖、李勣、秦叔宝、程知节、薛仁贵等。唐太宗得到了这一大批文才武将,在治国安邦中真正起到了匡辅的作用。 唐太宗除亲自选择了像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将相外,还身体力行地考察、选拔了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并要求身居要职的宰相应把主要精力用于选拔人才。 ????他本人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发现人才。贞观三年,太宗命百僚上书言得失。中郎将常何不善文墨,乃请家客马周代草奏事二十余条。常何上奏后,事皆合旨意。太宗感到蹊跷,因常何乃一个武夫,不通文墨,何至有如许卓识,遂追问原委,常答,“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太宗即日召见马周,未至间,遣使催促者四。接见交谈后,深为满意,马上授官门下省,最后累至中书令。马周从布衣中超擢,是唐太宗求贤心切、慧眼识英的生动例子之一。 ????刑部尚书张亮被谋反罪牵连入狱,太宗令百官论处,多数人主张“亮当诛”,唯殿中少监李道裕说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在盛怒中竟把张亮杀掉。不久,刑部侍郎有缺,太宗“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也,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唐太宗就是这样眼睛向下,随时随地发现、选拔人才的。 ????唐太宗还多次要求身居高位的宰相,要为他广开耳目,求访贤才,不要纠缠于日常琐碎事务。贞观二年,唐太宗对高祖遗臣右仆射封德彝不重视选拔人才,给予严厉批评,他说:“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所尚未有奇才异能。”上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不借才于异代,皆取士于当时,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同年,太宗对宰相房玄龄、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