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日历本期人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师日历本期人物 ◎利玛窦 1552年10月6日生 1610年5月11日卒 新闻背景 今年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出版《几何原本》40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徐光启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讲座等系列活动11月初在上海举行。本报11月14日D2版《文化星空·人文解码》的“大师日历”专版,曾全面报道了利玛窦和徐光启两人为翻译《几何原本》而多次论道的过程,以及徐光启在中国科学史上的贡献。今天,“大师日历”专版对利玛窦这位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意大利传教士、学者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 利玛窦将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文化介绍到中国,创下了多个“第一”,成为明代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 作为“西学东渐”的第一人和开创者,利玛窦堪称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贡献最大的外国人之一。 利玛窦,把世界介绍给中国 2007/12/12来源:深圳特区报 2005年深秋,李敖第一次来京,在看过故宫之后,特别提出“看一看洋和尚的墓园”。在北京市委党校院内的利玛窦墓碑前,李大师摸着冰冷的碑说:“当年,利玛窦给万历皇上送了一架自鸣钟,那钟过了24小时后,就停了。太后说,洋人怎么送个坏钟来?于是,把利玛窦留在了北京。”关于利玛窦1601年给大明王朝送礼一事,李大师说着了一面,但还漏了一面。利玛窦不仅给中国送来了时间(自鸣钟、日晷、沙漏等),还送来了空间(世界地图)——全新的空间概念。 2007年深秋,上海隆重举行了“2007——1607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出版400年周年纪念”活动。利玛窦的后人、徐光启的后人、熊三拔的后人都参加了这次盛会,场面可谓热烈。不过,以空间观念的贡献而论,利玛窦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显然不是《几何原本》,而是他带来的世界地图。 利玛窦到来前的中国 是什么风把利玛窦吹到中国来了?我们不感谢,但利玛窦要感谢在“大航海”中斩获最丰的葡萄牙人,是他们率先扣开了中国的大门。京城的皇上和大明的草民,对这些高鼻猫眼、诡服异行的人,来自何方,想干什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将他们统称为:“佛郎机”或“红毛夷”。 西人是有备而来的。1498年,达·迦玛沿着迪亚士航线顺利绕过好望角,随后跨过印度洋在印度的卡里卡特登。1505年,也就是郑和下西洋整整100年时,葡萄牙再度来到印度。这一次,他们带来20艘帆船和1500人的军队(时年24岁的麦哲伦,作为一个无名小卒,也在葡萄牙军中),住在印度,不打算走了。印度洋及南太平洋的殖民时代,由此拉开序幕。 葡萄牙人以印度为基地,展开垄断香料贸易的宏伟计划:占领亚丁,控制红海入口;夺取霍尔木兹,控制波斯湾入口;攻占马六甲,控制东部入口。 1509年,葡萄牙船队以贸易为名到访马六甲(大明称“满剌加”)。两年后,经过精心准备和策划,由18艘帆船、1200名士兵组成的葡萄牙舰队,血洗并占领了马六甲。由此,卡住了这个东方的直布罗陀——南太平洋的咽喉。 葡萄牙在马六甲立足,看似远在天边,但却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种种苦难埋下了重要的伏笔,而以天下老大自居的中国,对此却浑然不觉。据《广州通志·夷情上》载:“佛郎机素不通中国,正德十二年(1517年),驾大舶突至广州澳口,铳声如雷,以进贡请封为名……”大明边境上的香山澳(澳门),就这样生出一个“番鬼城”。葡萄牙人说在这里修修船,晒晒太阳,就赖着不走了。接着西班牙人也来了,意大利人在也将在这里登陆。 东来第一站为何选择肇庆 历史不会凭空看中一片土地的。 肇庆,早在西汉时,即立高要县;隋时,高要升为端州府;书法家皇帝宋徽宗赵佶,穿上龙袍之前曾为端王。后来,为纪念福之肇始于端州,将此地改为“肇庆府”,并亲题了三个瘦金字。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提督吴桂芳正式开府肇庆。两广的政经中心,自然成为西洋人登陆的首选之地。 1579年6月,36岁的罗明坚抵达澳门,他被称为首位来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其实,元朝时就来了不少)。1582年春天,通过当时最有话事权的葡萄牙驻澳官员疏通,罗明坚得以在肇庆落脚,并很快将正在印度果阿(葡萄牙东方殖民活动的中心)传教的利玛窦调来当助手。为了融入中国社会,师徒二人仿照中国和尚的样子,剃光头发,改穿僧服;并请求地方官批一小块地,让他们建一个敬神的小房子。 妩媚舒适的肇庆,斯时正在西江边上兴建镇河宝塔。知府王泮就在他的这个重点工程旁边,批给西僧一块敬神的地。万历十三年(1585年)年,漂亮的小教堂与王泮的崇禧塔同时落成。不知洋教为何教的王泮,亲题两块匾额送给教堂:一块“西来净土”,一块“仙花寺”。1588年,王泮升任湖广布政使,并离开了肇庆(同年,罗明坚回意大利)。在王泮离开的前一年,当地人为了纪念来自绍兴的王泮在肇庆为官八年的贡献,特在崇禧塔西侧为他修了一座“王泮生祠”。这座建筑的后殿还在,已被列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王泮生祠”并存的崇

文档评论(0)

dengyuan6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