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规模化丰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工作报告.docVIP

蓝莓规模化丰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工作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蓝莓规模化丰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工作报告.doc

蓝莓规模化丰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项目工作报告 一、项目的来源和意义 本项目是为企业自选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丹东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承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兴城果树所和吉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项目名称为“蓝莓规模化丰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蓝莓(Blueberry)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p.)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型果树。蓝莓果实色泽美观、果肉细腻、甜酸适口、香气宜人,果实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具有延缓脑神经衰老、解除眼睛疲劳、增强心脏功能和防癌的独特功效,其鲜果既可生食,又可做加工果汁、果酒的原料。据1998年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导,蓝莓是他们研究40多种水果和蔬菜中抗氧化植物营养成分最丰富的一种资源。在国际市场上,越桔果实作为一种名优稀特高档果品供应市场,售价昂贵。在美国大量收购价格为2.5-4.0美元/公斤,市场零售价格高达10美元/公斤。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蓝莓栽培面积近2万hm2,年产量达20万t。加拿大、德国、波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日本等国继美国之后先后进入了蓝莓商业栽培阶段,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蓝莓总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9.90%,栽培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85.50%。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蓝莓,到20世纪末基本上处于摸索阶段。 2004年,丹东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对国内外蓝莓考察,认为蓝莓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前景,开始在丹东市振安区金矿街道板石村及五龙背镇孙家村进行引种试验,2005年-2011年开始进行蓝莓规模化栽培。 二、项目的内容和指标 (一)项目内容 1、丹东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建蓝莓生产示范区1000亩,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兴城果树所和吉林农业大学提供种苗、负责技术培训、每年现场技术指导不少于2次,三年生园(4年生苗)亩产浆果500kg,四年生园(5年生苗)亩产浆果800kg,五年生园(6年生苗)亩产浆果1000kg以上; 2、开展良种繁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3、技术依托单位负责提供技术管理规程,根据本地实际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制订出符合GAP要求的蓝莓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SOP)。 (二)项目验收主要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1、三年生园(4年生苗)亩产浆果500kg,四年生园(5年生苗)亩产浆果800kg,五年生园(6年生苗)亩产浆果1000kg以上; 2、根据本地实际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制订出符合要求的“蓝莓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 三、项目执行情况 项目经过七年的实施,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指标,构建了蓝莓规范化种植技术支撑体系和操作规程,探索形成了蓝莓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和基本模式,筛选出适应不同气候区域的蓝莓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蓝莓示范区建设。 国内外引进蓝莓品种资源,在中国农科学院兴城果树所和吉林农业大学的指导下,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吉林省的靖宇县、安图县,山东省乳山市,建立生产示范区4000亩,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蓝莓在株行距(矮丛0.5×1m(0.7×1.5m)、高丛(半高丛)1×2m)的栽培条件下,四年生园(5年生苗)亩产浆果600kg,五年生园(6年生苗)亩产浆果1000kg,达到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最好水平。 (二)制订蓝莓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SOP)。 栽培管理是全程控制蓝莓生产质量的中间环节,是生产技术体系的核心。在基地建设中,形成了自上而下高效运作的基地建设工作体系,一方面利用现有技术,另一方面根据本地实际开展了土壤改良、不同株龄苗木的生产效果、蓝莓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良种苗木扩繁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制订出符合生产实际要求的蓝莓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为生产无公害绿色蓝莓提出操作方法。 (三)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和基本模式的建立。 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保障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实现基地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起符合农产品安全规范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生产经营模式。 四、成果创新性与先进性 本项目根据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建立标准化蓝莓生产基地4000亩,起点之高,规模之大,在全国实属领先,为蓝莓在东北地区大面积生产可提供成熟技术和有益经验。 在基地建设中,一方面利用现有技术,另一方面根据本地实际开展了选地与整地技术、良种繁育技术、栽植方式方法和防寒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进一步丰富了蓝莓丰产栽培技术的内容,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制订出的蓝莓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为生产无公害蓝莓产品提出行为规范。 项目实施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支撑,具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管理科学、操作规范,保障了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蓝莓在株行距矮丛(0.5×1m、0.7×1.5m)、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