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句则用“柳”来表达与友人别离的不舍之情。??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中,“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 * * *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1、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歌文化,诗是“心声”“心画”,所以我们需要用心去读诗,去触摸诗歌的情感。 2、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古人讲究“立象以尽意”,用鲜明可感的形象来传达复杂、抽象的情感,或者深奥、玄妙的道理 3、诗歌自身有着极大的跳跃性,可以从现实到想象,从过去到现在,从古到今,从人事到仙境。所以在阅读诗歌时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填补出诗歌的空白。 古典诗歌的特点: 鉴 赏 方 法 浅 探 1、看题目,明内容 2、析意象,品情感 3、赏名句,析表达 渡荆门送别(2010年云南曲靖中考语文试题 ,有改动)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说一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 1、看题目,明内容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 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 柳树 明月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金钥匙。“意象”就是出现在诗歌中的景象、物象和幻象,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夕阳”等都是意象。诗歌的意象直指情感,为抒发情感而服务。 常见的意象: 2、析意象,品情感 这些意象描绘出一幅深秋晚景图 ,传达出游子(天涯沦落 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2010年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试题 ) 月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3、赏名句,析表达 识记常用术语: 炼字:古人讲究炼字,在鉴赏的时候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用典、欲扬先抑、虚实结合、远近结合(有层次感)、白描等。 饮酒 (其五)(201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 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 春 雪(2010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 表现了它带给人的
文档评论(0)